文:孫窮理,圖:歐碧薇(國民黨團要求行政院長蘇貞昌「先道歉再報告」,抵制「3+11」報告)
今年(2020)4月,航空機組人員「3+11」的檢疫措施,被在野黨描述為造成5月疫情爆發的「破口」,「追究決策責任」成為政治操作槓桿,今天(9/17)立法院一開議,行政院長蘇貞昌便被要求報告「3+11」的決策過程,不過國民黨團要求「先道歉再報告」的杯葛下,蘇貞昌在下午會議開始後沒多久就離席,沒有完成報告和質詢;究竟行政院打算報告什麼?是不是能停止這已經持續了5個多月的政治口水呢?
在蘇貞昌原本要發表的報告裡,確定「3+11」的決策,是在4月13號,指揮官(陳時中)召集指揮中心任務組及專家就數項議題進行討論,其中就包括了「國籍航空機組員防疫管控機制」,由於當時由今年1月到4月11號,所有機組員居家檢疫期滿採檢結果全為陰性,而且當時國內也已超過60天「本土零確診」,因此,指揮官決定調整為「3+11」,4/14宣佈、4/15開始實施。
事實上,這個講法,早在今年5月就已經定調,陳時中也強調「指揮中心政策都由我來負責」參考,但爭議還是持續,要求公佈「會議記錄」、「決策過程」…這些說法,隨著「3+11」成為眾矢之的民憤下,短線政治操作的手法。而行政院只是再說了一次決策「3+11」的「理由」,「會議記錄」、「決策過程」還是沒有看到,對於止息這場政治風波,恐怕幫助還是不大。
不過,「3+11」真的是問題的根源嗎?行政院報告裡提到的,在決策前,今年機組人員檢測都為陰性,但是是不是機組人員都被檢測了呢?在「3+11」之前,雖然今年有「7天(7+7)」及「5天(5+9)」居家檢疫措施的階段,但重點是,在這些階段,機組人員「居家檢疫」期間是可以派飛的,而一旦他們被派飛,就不會接受在「居家檢疫」期間最後一天才會安排的採檢。
也就是說,在「3+11」之前,面臨「值勤」、「居檢」不斷循環的機組員,有相當的可能,根本不會接受任何的篩檢,而「3+11」,雖然將居家檢疫縮短為3天,但規定這3天「不得派飛」,才使得每一個完成「居家檢疫」的機組員都會接受到採檢,也就是說,如果和今年4/15之前的機組員檢疫措施相比,「3+11」在防疫上,已經是一個更為嚴謹的措施了,在「3+11」之前的措施,產生「破口」的風險是更高的。
從這個角度看,「3+11」被政治操作而污名化,恐怕才是問題。
在行政院報告裡,沒有提到機組人員是否為5月以來,疫情爆發的「破口」,不過蘇貞昌在擬好的報告最後,特別強調「台灣半導體產業依靠空運出口,去年(2020)IC 產業外銷產值達2.67兆元,上個月更創下出口連14紅的佳績…」,也就是說,在向國際搶單的出口經濟政策下,放任民航單位與航空公司的檢疫政策,才是把機組人員推向染疫與病毒傳播風險第一線的根本原因。
- 2021/6/18〈空勤組員「3+11」是怎麼回事?該怎麼看?〉
- 條目〈COVID-19》 機組人員防疫管制演變〉
- 條目〈COVID-19》 航空業防疫措施與重大感染事件大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