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孫窮理
今天(4/8)是在花蓮太魯閣號事故中殉職的司機員袁淳修和助理司機員江沛峰頭七的日子,在七天前出事的時間,上午9點28分,台鐵全線120列列車一起鳴笛五秒鐘,全體司機員並繫上黃絲帶,表達悼念。
肩負鐵路安全最前線位置,也承擔著最大風險的台鐵司機,他們是在怎樣的工作環境工作?台鐵是不是給予他們足夠的訓練與人力支援,讓他們可以安全、安心的工作呢?我們訪問到一位不具名的司機員阿明,談到他們的現況。
在2018年普悠瑪事件裡,只有一名司機員駕駛,造成無法應付緊急狀況的情形被檢討,之後台鐵嚴格要求類似普悠瑪號這樣的傾斜式列車必須要「雙人乘務」,由兩名司機員駕駛,這項政策到目前為止,還嚴格地被執行著。
不過問題也跟著來了,普悠瑪事故後,司機員的人力並沒有增加,這樣就擠壓到非傾斜式列車的人力,加上台鐵有一段時間,沒有增加人力,2017年之後,雖然開始進補人力,但這樣就產生了人力的斷層。這個現象也出現在司機員這邊。
阿明不用「人力不足」形容這種情形,他覺得人力就是「剛剛好」,但是如果要讓司機員的調度有餘裕,就需要再增加人力。
現在的這種情形,也影響到對台鐵司機員傳承來說,非常重要的「師徒制」,像袁淳修是「司機員」,而江沛峰是「助理司機員」,「助理司機員」通過只能在旁邊看司機員駕駛的「實習司機員」階段,可以在司機員陪同下,駕駛火車。
在「實習」和「助理」的階段,新進的人,都是跟著同一位司機員,於是就形成了師傅帶徒弟的「師徒制」,阿明說,聽老一輩的的台鐵司機員說,「實習司機員」階段一年,「助理司機員」階段兩年,師徒相承,三年出師,這是台鐵司機員的技術得已傳承的關鍵機制。
不過,到了現在,已經擔任司機員五年的阿明說,自己只有實習四個月、當助理十一個月就上路了。傳承的制度縮水,在傾斜式列車嚴格「雙人乘務」之後,「一對一」的規則,也受到了衝擊,由於調度上比較沒有空間,實習和助理司機員,現在也只得跟著不同的司機員學習了。
而眼前的人力斷層也還有一個因素,就是新的制度剛剛上路,2018年修法,被定位為鐵路營運監理單位的鐵道局把司機員發照的業務承接過去,鐵道局在各地推動「鐵路立體化」、蓋鐵路(拆房子…)、推「大眾運輸導向型發展(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 」的「土地活化」工作,自己不開火車,要怎麼審查司機員的技術,決定是否發照呢?
阿明說,事實上,鐵道局還是要找台鐵的人去審查,和過去一樣,不過是單位換了,而現在鐵道局這個「新單位」成立,制度轉換的過程,有一點「卡」,執照發不下來,這也是短期內司機員人力還沒有補進來的因素之一。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