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漫遊 擺弄 FOCA以馬戲紀錄將消逝的社子島

焦點事件記者梁家瑋報導、攝影

隊伍從夜弄土地公的起始之地出發,參與者跟隨帶領者穿梭在社子島的大街小巷,看著馬戲演員以其精湛的技藝,操弄各種以當地材料做成的道具,扭曲、擺弄菲律賓藝術家理羅‧紐(Leeroy New)的線條裝置藝術,沿途居民紛紛駐足,或遠觀、或議論,或乾脆跟隨在隊伍之後。從小巷穿出後,眼前是個踩高翹的人,參與者拿著淺灰色塑膠水管,在他的指令下前行,發出各式喧嘩聲響。隊伍走過河堤,對岸是已聳立高樓大廈的洲美社區,最後來到洲美橋下,在火焰、圓錐、方塊、水滴等意象裝置的舞動中,活動邁向尾聲。

這是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9月於社子島的《消逝之島》演出,結合裝置藝術與馬戲表演,以遊走參與式的展演,引領觀眾步行社子島各處,展開人與環境的對話。FOCA在2014年將排練場遷至社子島,排練場就在延平北路九段河堤邊,導演李宗軒說,等到社子島要進行開發的時候,他們勢必要搬遷離開,《消逝之島》是FOCA在搬離前最重要的作品,也是給社子島居民的一個禮物。

關於演出內容,李宗軒說,FOCA希望讓大家看到不同的社子島面貌,行走過程中經過許多不同區域,如一般居民空間、宗教信仰空間、堤防空間與堤外腳踏車道,最後將觀眾帶到工業化、都市化的大型建設空間洲美橋下, 希望藉由場景變化,讓大家感覺到從社子島原貌變成都市化的過程,感受到非常不一樣的感官體驗。

製作人余岱融說,社子島位於兩河交界的地理環境、與50年的禁限建,是社子島開發的最核心因素,FOCA整個作品就圍繞這兩個元素。如採高翹的演員,在去年(2019)階段性呈現時,他從頭到尾帶領觀眾,社子島因禁限建不能改建,但為防水患,房子地基會架高,這種落差就用高翹展現。而在今年(2020)完整作品中,更凸顯高翹人的政客意象,他跟群眾是有上下位置,高翹人帶著群眾的前進,並不斷從較高位置宣揚他的政治理念,似乎讓大家對開發只有單一方向、單一想法。 

而在演出中,FOCA在每一個環境,思考環境本身的既有特性,並用在地材料做成馬戲道具,李宗軒說,表演沒有設計好的馬戲道具,如雜耍球、雜耍棒等,都是用水瓶、廢棄物垃圾等,隨處可見的廢棄物組成材料來成就表演內容,每一個道具,都緊緊扣連在該環境所出現的材料。

紀錄一個終將消逝的島嶼

《消逝之島》並不是單一年度的作品,2018年在劇場內,FOCA就以《消逝之島的眾靈》作為階段性呈現,去年將場景拉到延平北路八段坤天亭,規劃兩場次各三十分鐘的免費演出,今年重新規劃路線、演出形式,才有最終總長約一小時完整版演出;李宗軒說,2018年演出是透過影像、文字,將社子島帶給觀眾,但FOCA討論後覺得社子島主題太特別,觀眾沒有親身體驗很難真的有感受,才改變模式,透過漫遊者劇場的模式進行現地創作。

李宗軒說,過去FOCA希望要有更多經驗、方法,開始進行「跨界三部曲」,希望透過跟不同藝術家合作,觀察對方作品從無到有的過程,從中學習適合馬戲演員的部分。第一部曲「一瞬之光」與台灣當代劇場導演Baboo合作,成果非常好,第二部曲則找上理羅‧紐,希望透過他對裝置美學的動態性掌握,讓演員有更多不同的聯想。

余岱融說,台大城鄉所副教授康旻杰來社子島調查時,拜訪了FOCA,社子島開發這件事這時才正式進入FOCA的視野。而與理羅‧紐的合作,一開始尚未選定主題,理羅‧紐是非典型裝置藝術家,作品跟環境有很強的互動性,他當時就住在FOCA排練場,他常常從台北騎車過來,對都市蛋黃區、邊陲區域的差別,感受非常強烈,反倒是劇團成員已習以為常而沒這麼敏感,這件事自然成為雙方的對話議題,FOCA開始思考是否能透過劇團計畫,對社子島開發有些回應。

李宗軒說,在柯文哲上任台北市長後,有種快刀斬亂麻的感覺,想要快速執行,但有太多細節沒有好好溝通討論,過程中有太多複雜問題,這都不是FOCA作為一個外來者、短暫租客,有立場發言的,但FOCA希望透過這個表演,讓不一樣的人有機會看看社子島的真實樣貌。

「除了表達我們觀察的樣貌外,可以像紀錄一個最終即將被改變的社子島,他現在的樣貌」;李宗軒說,社子島即將開發,往後可能變成另外一個都市精華區,表演藝術團體沒有能力負擔這樣的地方,FOCA勢必要搬家。FOCA希望能將《消逝之島》當作是個禮物,回送給曾孕育他們七、八年的社子島與在地居民;禮物不是代替他們說什麼,而是要讓外面的人看到他們所居住的社子島,他曾經的樣貌是什麼。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