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事件記者王子豪報導
1998年,台灣的出生嬰兒,較1997年,驟降5萬人,2000年龍年回升,但2001年後,10年之間,年年下降到歷年最低的2010年;嬰兒出生數驟降,在18年後,就會衝擊到大專院校,而今年(2020)正是2001年後的第18年,這也表示未來10年「少子化」的衝擊波,將嚴重襲擊高等教育。
5月13日,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宣布退場,高等教育未來的「十年之寒」開啟序幕。〈稻江學院宣布退場 教育部:嚴謹審查〉
在18年前的「龍年效應」加持下,去年(2019)新生人數還維持在24萬人上下,但教育部預計今年入學的新生會減少約2萬3千人;同時原本估有每年1萬3千人的境外新生,今年也在全球疫情下,能否來台就讀也成為不確定因素。
本國籍學生減少 衝擊私立技專
2019年的大專校院一年級新生總數約24萬人(不含碩博班),而教育部依照高中畢業人數以及過去畢業當年即升學的比例,推估2020年的大專院校,本國籍的1年級學生人數將減少約2萬3千人(參考)。更嚴重的問題,是隨著2001年後出生嬰兒的年年下降,未來十年,大專院校的入學新生,勢必將年年下降,衝擊越來越大。
高教工會研究員林柏儀表示,本國籍新生人數減少,衝擊最嚴重的會是較沒有知名度的私立技術及專科學校。多數台灣學生還是會以高中、大學為首選,技職體系的新生流失會更嚴重,而私立學校的政府輔助較少,只要招生不順,就容易出現財源問題。
2019年註冊率最低的10所大專院校,註冊率皆低於61%,而其中最低的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更只有37.23%,並在今年5月宣布停辦,2020年不再招生。
不過「註冊率」,是以「註冊人數」比上教育部公布的「核定招生名額」的比率,一所學校可能主動、或被動的讓教育部減少核定招生名額,就會讓註冊率相對提高。註冊率直接能呈現的資訊有限,不同學校間可能有不同的基礎,在此我們以2019年註冊率最低的15所大專院校,並列出其近3年的註冊人數。註冊人數整體呈現下降的趨勢,也不乏註冊人數在數百人的規模,卻同時以百人的規模浮動的學校。
不過個別學校的實際影響,需要實際下去評估。例如有學校可能註冊率不漂亮,但近年註冊人數卻相當穩定;而對於學生人數不斷減少的學校,校方也有可能透過減少科系班數與教師,來達到平衡。
但整體而言,今年減少2萬3千人、共約152所大專院校來看,平均每校會減少約150人。而實際上,學生在填志願時皆會「往上面填」,實際的衝擊會非常集中在知名度不高的學校。
今年境外生情況未知數 但影響有限
依照教育部的預估,原本預計今年約有21萬7千名新生,而其中包括了約1萬3千名的境外生。在疫情的影響下,不只是台灣是否開放外籍生來台、也包括外國是否允許學生來台灣,現在都充滿了未知數。在陸生的部分,中國教育部已於4月9日宣布,暫停陸生來台(參考)
不過林柏儀表示,境外生的影響應該不致於真的影響到學校的存亡。林柏儀分析,境外生主要就讀的,是公立大專校院、以及知名度較高的私立大專校院。因此首先,境外生的減少和本國籍新生減少,大致上是影響到不同的學校。
公立大專校院因為有較穩定的政府經費輔助,原本營運就比較穩定。而在私校的部分,林柏儀表示台灣對「生師比」要求很低,泛一點來說,大概招到6成學生就已經不會虧到錢了。而這邊說的「生師比」,事實上自這個學年起(2020年8月1日起)才將把境外生列入計算中的學生,過去根本不計入境外生,校方可以用更少的師資成本招收到境外生的學費,林柏儀不認為境外生的減少會讓這些前段的私校出現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