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焦點事件「帶路博弈計畫」對華文世界的募款信

各位朋友好:

焦點事件》是一個台灣的獨立媒體;希望從台灣社會運動的角度,來看待政治、社會、經濟的變化。它是由已經運作22年的《苦勞網》共同創辦人孫窮理在2015離開《苦勞網》之後創辦的媒體;這個媒體的組織很小,目前有四名專職與一名兼職記者,以及一名行政人員,主要的工作為自產新聞內容。

走出台灣,走向世界

6月份,兩名《焦點事件》的記者林靖豪與梁家瑋前往香港,採訪「反送中」相關的新聞,同時間,台灣發生各為可能也有所聽聞的「長榮空服員罷工」的事件,也是我們的報導重點;事實上,香港的採訪,我們到得很慢,趕上了616的「兩百萬+1」遊行,卻錯過了之前激烈衝突的場景。

不過,我們覺得,在這個時候到香港還不算太遲,激烈衝突的現場,我們本來也比不上社群或主流媒體,而在衝突過後,或許可以有更好的氛圍,可以有更多討論,所以仍選擇用幾乎一半的人力來做這件事。除了從我們所立足的「台灣社運」的角度來看香港之外,更重要的,是我們希望能試著拉開視野,從大國博弈下的政治經濟環境來看待時局的變化。

而這跟我們在這裡將向各位介紹的「帶路博弈」計畫的問題意識是一致的。

「帶路博弈」計畫,從去年(2018)開始啟動,表面上來看,它是針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所提出的「一帶一路」計畫,不過,對我們來說,這個大規模的資本輸出、在沿線國家發展基礎建設項目的計畫,本來就是建構在由二次戰前,一直到戰後與冷戰時期,西方(與日本)帝國主義的基礎上的。

這裡所謂的「基礎」,是從各國基礎建設的規劃、地緣政治的格局、新自由主義「私有化、自由化」的結構調整,到國際開發基金的融資,以及帝國主義國家藉由這些融資,控制南方國家的政治經濟,建立起來的。而如交通、水利、能源…這些設施,也都是從帝國主義內部培養資本與技術,再憑藉著帝國的力量,向外輸出。

關於大國博弈的問題意識

而當中國的(官僚)資本主義走上資本輸出這條必然道路的時候,它也踏上了帝國主義者所搭建的這個舞台。

不過,相對於既存的帝國主義,中國仍有其特殊性,首先,是它在資本主義發展的「後進性」,在「世界工廠」與「世界市場」之間劇烈地拉扯,在如「中美貿易戰」這種赤裸裸的經濟戰爭中,存在著不利的因素;此外,就是其官僚資本主義的特色,以國有企業為主的發展,與西方及日本,由私人資本主導的資本主義不同。

中國政府不斷對外強調「不爭霸」,或者論者以為中國(即便是官僚主義、資本主義),對於南方國家來說,仍具有相對西方(日本)帝國主義的「進步性」,具有「國際合作」的精神;這些主客觀條件是否存在,實在有待從中國「走出去」的足跡中,去一一考察。

而這些問題也連結到港、台最焦慮的「認同問題」,以及主要的政治議程。從冷戰時期還帶有「共產主義vs.帝國主義」色彩的鬥爭,轉化為更加白熱化的國族認同衝突;在香港,具體表現在對於中國政權的抗拒,在台灣,則是二元對立的日益強化;在此,我們面對了傳統左翼論述(如果你不能同意建制派觀點的話)的困境。

這當然是一個重要,但卻又極其龐大、複雜的問題,該從何開始呢?

走出去,看到什麼?

目前我們想到的辦法,是跟著中國的投資走出去,從每一個國家、具體的個案,看到它的樣貌,以及所產生的影響,就去年(2018),我們在印尼,看到了中國貸款、由中國國企主導,擊退日資的競爭,拿下雅萬高鐵的開發與經營權,這是中國高鐵第一個由內需轉外銷的個案,同時,我們也看到在高鐵沿線,受到開發影響,而失去土地的農民。

此外,我們也看到了全球第一個由世界銀行(World Bank,WB)與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 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AIIB)共同投資的「沒有貧民窟的城市(KOTAKU)」計畫,也看到印尼民間團體對於這個計畫對環境及社會的衝擊,以及世銀及亞投行面對質疑的回應:

而今年,我們將在跨國基礎建設投資與大壩建設的認識基礎(〈帶路博弈》新印度・百米深處的滄桑:撒多撒羅瓦大壩和世界銀行的故事〉)上,走訪印尼北蘇門答臘,由中國投資的巴丹托魯(Batang Toru)水電廠,了解這樣的建設對生態及原住民部落的衝擊,並且將走訪中南半島湄公河沿岸的寮國及泰國,了解與中國共飲這條生命之源的人,如何面對跨國的河流治理問題。

當然,每走一步,後面跟著的就是每一個國家、區域的歷史、政治、經濟、社會的觀察,我們希望先把看到的東西寫下來,讓各種的事實被呈現出來,這是作為一個媒體最重要的任務,而在媒體的工作之外,這個工作,更是在建立連結,希望將更多南方國家草根的聲音帶進帶出,希望藉著這樣的操作,回過頭來,看待自己的位置。

我們完全承認,我們目前能力與資源還遠遠不夠,不過,幸好這勢必是一個很長的計畫,我們希望從實作之中來成長、積累。

最後,最重要的,是我們希望能得到你的捐款支持。

與華文世界對話,請支持我們

《焦點事件》是一個經費全由小額分散式捐款支撐的非營利媒體,去年(2018)總收入台幣2,314,826元(參考2018年年度財務報告),全部來自於約5百餘名捐款者,分散式的小額募款,最大筆捐款者的捐款為台幣10萬元,佔總收入的4.3%,此外,沒有任何來自任何國家或私人的計畫支持,這是我們維持「獨立」,同時保持與社會對話的生存方式。

我們收受捐款的方式有「月定額捐款」與「單筆捐款」兩種,在台灣之外的地區,都可以用信用卡支付;「月定額捐款」是我們長期穩定的財務來源,目前我們的「月定捐」約每個月15萬台幣,相較於我們每月約20萬台幣的日常支出,還有5萬元的落差,這意味著我們必須每個月募到5萬元台幣的「單筆捐款」,才能維持財務的平衡。

至於「帶路博弈」計畫,只能依賴我們目前非常有限的存款來執行,在今年年初,我們曾經提出以「今年新增月定捐×12+今年新增單筆捐款」要達到1,477,336元台幣的目標,不過今年已經過去一半,達成率僅達到3成 (6月21日下午4:30,449,178元,30.41%,參考) 。基於「帶路博弈」計畫需要長期性、常態性地做,今年出國採訪也一定會進行,但我們非常擔心,這樣會影響到我們的日常運作。

華文世界一同關注

以目前我們有限的觸及能力,募款已經有一些瓶頸,而「一帶一路」這個題目,在台灣又缺乏認識與關注,募款較為困難;不過,類似「帶路博弈」計畫,此種具有批判性的主題,在華文世界裡,在台灣又具有相對高的自由空間,可以發揮,而所產出的成果,是可以作為全華文世界所共享的。

不僅僅是出於經濟上的考量,而且,如我們前面所說的,「帶路博弈」計畫的一個很重要的目的,是建立跨國的連結,而「募款」也正是我們與社會對話的方式,因此,我們在這裡,希望向更廣大的華文世界尋求經濟上的支援,我們「獨立運作」、「小額分散」募款的原則也不會有所改變。

你可以用「月定額捐款」與「單筆捐款」 的方式支持我們。希望在這條路上,有你一起。

《焦點事件》全體工作人員:孫窮理、王子豪、侯百千、陳玥靜、梁家瑋、林靖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