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311活動訊息】核食能安?自由貿易下的「飯」科學

  • 時間:2017/3/11 pm6:30
  • 地點:台北市中山北路一段2號4樓,旺夥商務中心會議室
  • 與談:
    • 陳信行(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教授)
    • 蘇偉碩(高雄榮民總醫院台南分院精神科醫師)
    • 焦點事件團隊

「核災地區食品真的安全了嗎?」 去年下半年政府本打算開放福島鄰近5縣食品輸入,火速在週末連辦10場公聽會,引起激烈衝突,衛福部食藥署僅用懶人包說明,食品一定符合安全標準、經過認證才能輸入,說服大眾安心消費,但混亂而簡略的資訊,搭配媒體炒作,談起核災食品大家總是惶惶不安,充滿不確定性。

焦點事件在核災食品爭議不休的當下,開始思索,我們如何談核災食品,安全不安全眾說紛紜,而且雙方論點皆標榜有其「科學依據」,我們該相信誰?

2月底駐日代表謝長廷在日談及核災食品時說「若符合國際標準就應該開放,個人的不安不該凌駕世界標準。建議回到原點、也就是自由貿易與WTO的規範,一切應該以科學根據為本,若沒有查到不符標準的食品,就應該開放。」

現代社會經歷了17世紀的科學革命後,對科學的態度也近似於一種迷信,只要科學證明就一定是正確的,但真的是如此嗎?我們循著這個思路追問下去,核災食品裡的科學是什麼?安全標準怎麼制訂出來的?國際安全標準為何變成了堅不可摧的準則?只要在安全標準內就一定很安全嗎?為什麼?

我們在系列報導中追尋答案,我們也發現,其實食品安全標準經常依現實狀況挪動,它的催生也與歐洲經濟結盟、自由貿易息息相關,在全球化的今天,無論是瘦肉精美牛、基改食品爭議,到現在的核災食品,皆在揭示著同樣一個問題,各國政府的現實考量,既期望貿易順暢進行能帶來經濟增長,同時必須平息國民對食安的疑慮,安全標準的制定不是一個科學的過程,而是一個政治的過程。

座談上我們將簡報核災食品系列報導,並邀請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陳信行教授、高雄榮總台南分院精神科蘇偉碩醫師與談,從科學史及自由貿易的觀點來談核災食品議題,焦點事件邀請大家一起來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