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2020財務及工作報告-14》事件脈絡的重要

Submitted by blackdog on 三, 02/05/2020 - 05:42

即使是在「內容生產」上有不小的障礙需要突破:

我們仍然累積了相當數量的報導與各類型的條目;但是仍然沒有很好的呈現,這就與我們的「內容管理」做得不好有關。首先是傳統的分類方式,如依照文章內容與形式的分類以及標籤,在網頁上沒有呈現出來;如何建立不同內容之間的關連,是在網路閱讀上,非常重要的課題,《焦點事件》希望利用事件的脈絡,找到新的內容間關聯的方法,不過那不表示過去的分類方式,就不重要了,這個部份,在今年,我們會設法重建起來。

至於以事件脈絡建立關聯性的方法,我們也還在找,目前有一個操做方式,是在文章中適當位置的「右欄」,會放上相關的報導或這條目的連結,呈現在跳出的視窗裡,讓讀者可以保持停留在原來的閱讀動線上,可以補充:

圖一

圖二

;另外就是利用收合的區塊,做內容的補充:

圖三

圖四

我們的各篇內容提到相關法律規定,都會要求儘可能精確標示法條並連結全國法規資料庫,提到非採防得到的相關資訊,也會附資料來源的連結,另外,就是加入註解。

圖五

圖六

這些是已經在編採流程中可以運作的操作方法,它著眼在我們的內容經常會觸及到像是政策、法規、事件脈絡、重要的概念補充…等等需要更進一步閱讀的內容,而單篇的文字,又希望能夠做到簡潔、易讀,相較於「點閱數」,我們更重視的是「閱讀的品質」,這部分難有一個好的評估標準,下面列出我們在去年生產的報導,以及長時效的「條目」,在去年一整年裡點閱數超過一千,在Google Analytics 統計平均停留時間超過八分鐘文章的標題及時間:

【2019年生產的報導】

標題 停留時間
機場暑假要幹嘛?當然是罷工啊! 看看英國怎麼做 12:59
申請育嬰留停卻遭資遣? 工程師控3M違法 12:28
礦業法細說從頭:為什麼拖?為什麼急? 12:00
達悟人,請勇敢向25.5億回饋金說「不」 11:44
日本法院判賠 安倍鞠躬道歉 台灣漢生病家屬要求比照 10:25
18年前引發全國「搶救工會」 富美家再傳解僱幹部 09:54
結伴同行:美國勞團 Labor Notes 海外首次勞工會議 8月在台灣 09:52
長榮優惠機票案 勞裁不夠力 勞動事件法試試看? 09:16
台糖量販關廠 工會與資方就資遣費達成協議 09:13
決戰1219 國道收費員的六年漫漫抗爭路 08:11

【條目類】

標題 停留時間
桃園航空城的土地徵收與聽證 13:28
自辦市地重劃是什麼?有什麼問題? 11:24
加班費的計算:「平日每小時工資額」是什麼? 11:07
聽證程序是什麼? 10:33
福島核災食品 台灣禁了什麼? 10:29
「黎明幼兒園vs.自辦市地重劃」大事記 10:12
社子島:一段小史 10:08
基本工資怎麼算? 09:51
什麼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09:24
王光祿事件時程表 08:46
台灣法律中解決勞資爭議的三種手段:調解、仲裁、裁決 08:44
燃煤燃氣比較 08:37
歐盟給出的黃牌與台灣的IUU捕魚行為 08:37
什麼是鄉鎮企業? 08:31
台灣RCA(台灣美國無線電公司)污染事件及訴訟大事記 08:26
空服員爭什麼?談什麼?關於《勞基法》84-1 08:23
什麼是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AIIB)? 08:22
長照十年計畫是什麼? 08:20
三年出國條款 仲介和勞團在吵什麼? 08:13
都市更新中的「權利變換」是什麼? 08:11

假如以「平均停留時間」作為「閱讀品質」的一個指標,可以發現「條目」是超過報導的,而且平均停留時間長的報導,也多具有一定的說明或脈絡交代的性質;比較讓人訝異的,是若將「網頁」與「行動載具」再做區分,「行動載具」的「平均停留時間」是普遍超過「網頁」的。

其實可以看出,即便我們在「內容管理」上還做得不夠,讀者已經用實際的閱讀,做出回應。

「具脈絡性的閱讀」是《焦點事件》訴求的重點,同時也已經有一定的成績。

接下來我們工作調整重點,就會放在「內容管理」上面,首先,它還是一個在「內容生產」面像上的工作,如何在一般報導的寫作流程裡,加上產生大事記、數據、資訊圖表、條目、事件頁…的工序,並維持這些資料的更新,需要與報導的工作更緊密的連結。

除此之外,就是網站架構的調整,包括傳統的分類方式與「事件頁」的加強,以及非報導類內容的適當呈現。尤其是原本希望能夠整合事件脈絡,以及各種不同形式內容的「事件頁」,始終沒有很好地運作起來,也一直是這個媒體的特色未能突顯的重要原因。

《焦點事件》是以開放原始碼的內容管理系統 Drupal 架站,去年(2019)進行從Drupal 7到Drupal 8的升級工作,因此暫停網站架構的調整,現在升級已經大致完成,這些工作也將在新的系統上開始進行。

對於技術問題,我們的思考是,怎麼樣製作可以模組化、優化閱讀體驗的呈現形式,而不會刻意追求新的、酷炫的表現形式,這不只是因為能力或資源問題。

前一段時間,曾有一波網路媒體追求各種新奇創意的呈現方式的風潮,這種「形式」壓過「內容」的做法,往往是適得其反地讓讀者的目光落在各種「炫技」的表現形式,而非作品的內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