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2020財務及工作報告-13》「非文字報導」類工作效果不佳

Submitted by blackdog on 三, 02/05/2020 - 05:41

原本在《焦點事件》的設定下,像是大事記、數據、資訊圖表、條目…這些內容才是這個媒體訴求的重點,也因為希望以有脈絡的「事件頁」,而非單篇零碎的報導為閱讀的軸線,當初才會取名為焦點「事件」。不過,五年來,這個設定,可以說是失敗的。

這可以從「內容生產」與「內容管理」兩個層面來說。

先說「內容生產」的部分,在工作流程上,原先的設定,是這些內容,應該是「先於文字報導」而存在的,它首先可以協助記者自己做有脈絡的理解,從而讓讀者也能掌握事件的脈絡。

但實際運作的過程中,發現這些內容的生產,較文字報導的生產事更困難的,往往「後於」文字報導產生,如此,反而變成內容生產時的「負擔」,而非原先設定的「助力」。

在實際工作上發現,無論是數據、大事記、資訊圖表、說明性的條目…都必須是對議題有相當程度的掌握,才能抓住重點與問題意識,知道要放哪些材料。以資訊圖表為例,在過去的經驗裡,往往是在做圖的過程中,才發現文字報導的不足。

一個好的圖像呈現方式,跟文字的思惟是完全不同的,在「圖像化」氾濫的時代,網路流傳的圖片,經常看到的多是直接將文字轉為圖片(為圖像而圖像),甚至只是利用刺激、誇張、片面、譁眾取寵的圖像,取代文字的閱讀(這也幾乎是大多數社群傳遞「假新聞」的手法)。

我們經常被問的一個問題是「你是用什麼軟體製圖的?」,其實這種思考方式,就是太把問題給「技術化」了(給你油畫工具,你就會變成梵谷嗎?),好的圖像化,首先是對議題的掌握程度要夠,再來是思惟方式,要從文字轉為圖像,沒有這個過程,工作是做不好的。

也因此,如果不是深入的涉入編採工作,又養成一定的工作習慣、抓到工作方法,是不可能做好這件事的,這可能跟人力物力有關,但不見得全然有關,即便有龐大的團隊,也無法穩定生產好的圖像化報導,現在網路訊息消費得那麼快,在投資無法獲得回報的情況下,「圖像化」漸漸已不受商業媒體青睞,造成「劣幣逐良幣」的現象。

去年(2019),我們在這些工作的生產數量上減少了,這跟原先的設定,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以及在團隊的內容生產流程中,還沒有找到好的工作方法、以及人力不足,記者一直追逐新的議題、寫作新的文字報導,這些「後於文字報導」生產,又很不好做的工作,就自然而然被排擠到後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