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事件編輯小組、特約記者陳品存
今年5月30號,是大專院校遞出學雜費調漲申請的截止日,自5月5號,教育部發函到各大學通知今年基本調幅,欲調漲的學校火速進行校內程序,5月中旬中原、世新、輔大等校學生於校內進行抗議行動,質疑學校漲學雜費正當性與程序合理性,最後,除了輔大未送件以外,最後共有14所學校送件完成,5月31日與今天(6/14),教育部對於前往抗議、要求凍漲的學生團體,則沒有具體回應,預計6月底前就將完成審核公布結果。
我們在此回顧一下,90年代以來學雜費上漲的情況,以及學雜費調整機制的演變和爭議之處。
1999年以前,大學學雜費收費標準是由政府統一制定的,1993年,大學學費調漲,公立學校漲幅16%,私立學校也高達8%-12.6%,曾經引發私立學校學生組成「私校聯盟」,前往教部丟雞蛋反對學費上漲,訴求降低私校學費、提高補助、縮短公私立大專院校間教育資源的差距、增加工農子女教育補助,當時獲得多位立委迴響,時任教育部長郭為藩承諾要增加私校學生的獎助學金以及私校的補助。
但,後來政府卻在教育預算上持續緊縮,1997年,國民大會刪除了《憲法》對教科文預算的保障條文,並實質上縮減了72億元的整體教育預算,1998年學生團體發動了「98教春」反漲學費運動,與當時的關廠工人一同前往教育部舉行驅魔大典,訴求反漲學費、檢討教育預算政策以外,更提出政府應該向資本家課徵教育捐。
1999年之後,教育部推動「彈性調整學雜費方案」,讓各大學可以依據學校經營的情況向教育部申請學雜費調整。同時教育部持續縮減對大專院校的經費補助,大專生人均教育補助額從20,509元驟降至17,745元,1999年起到2004年之間許多學校因為經費不足紛紛申請調漲學雜費,2004年高達53所學校調漲。
2005年實施增訂的「彈性調整學雜費方案修正規定」,限制常態現金結餘率超過15%的學校不得調漲,向教育部申請調漲的學校便下降至每年10間以下。由於政府挹注在教育上的預算不斷減少,使得各大學年年都在競爭政府的教育補助,補助款也有遞減的趨勢,這成為近年學校漲學雜費的說詞之一。
「彈性調漲方案」推出直到2008年,發生金融海嘯危機、民生物價持續上漲,教育部開始因民間壓力,凍漲學雜費。同年,為搭配《私立學校法》,訂定《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收取辦法》,內容明訂目前學雜費收取、調整的實施細則,但由於金融危機持續凍漲到2012年,最後引發世新大學等多所私校校方聯合反彈,教育部研擬「常態性大學學雜費調整方案」,同時以經濟復甦為由解凍學雜費調漲,再度引起反漲爭議。
目前學校是如何調漲學雜費的呢?我們看看下面這張流程圖:
「彈性調整學雜費方案」實施後,具體的做法是由教育部根據物價指數等相關指標,每年制訂基礎調幅作為調整下限,有調整需求的各校於校內成立審議小組,依據財務與辦學狀況決議提出調漲方案,依照所需自訂希望調幅,向教育部提出申請文件,經教育部所召集的審核小組進行審核,通過後即可調漲,小組成員遴選及審核過程均不公開。
在這個基礎上的《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收取辦法》,第5條更規定每年由教育部「主動發函」通知各大學當年學雜費基本調幅,辦法中雖另有規定學校必須先經過校內公開說明程序,與學生召開決策會議、舉行投票,但往往校內程序作法草率,未做到充分說明與溝通,學生代表僅有兩名,投票佔比低,規定形同具無,學校只要將校內程序跑完,彙整調整方案報告送件至教育部進行審核,這樣的程序瑕疵成為學生校內抗議的主要爭點。
下圖是學費調漲解凍之後,各校提出調漲及教育部審議的結果,下個學年度的審議結果,將在本(6)月底公佈:
2013年學雜費調漲解凍,許多學校陸續提出調漲申請,2014年16所學校提出申請,8校通過,2015年多達25校申請,9校通過。今年仍有14所學校提出申請,擬調漲幅度在1.1 %-3.5 %。
多年來反漲學費團體高喊教育公共化、向資本家課徵教育稅、擴大教育經費等訴求未被正視,卻是一再反其道而行,刪減補助、開路讓學校漲學雜費,今面對抗議的學生團體,沒有回應的教育部,等同默認了未來要繼續讓學校從學生、家長身上剝皮。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