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千年藻礁 危在旦夕 三個問題帶你了解大潭天然氣接收站開發爭議

焦點事件記者林靖豪報導

桃園在地聯盟理事長潘忠政帶著參與淨灘健行的民眾導覽藻礁生態。(攝影:宋小海)

5月27日,是第六屆「珍愛藻礁」淨灘健行的活動,珍愛藻礁的活動由桃園在地聯盟、桃園海岸生態保育協會等在地團體主辦,目的是讓更多人透過這個活動實地走訪、了解桃園獨特而珍貴的藻礁地形及生態,每年都有數百位民眾參與,除了地方的社區及學校,也吸引許多外縣市的團體參與。不過,今年的淨灘活動比往年多了一絲緊張與哀傷的氛圍。「大潭藻礁,不要說再見」,是今年淨灘健行的主題,活動發起人之一的桃園在地聯盟理事長潘忠政沉痛地說,如果保不住大潭藻礁,那麼今年的淨灘健行,就會是最後一次,因為天然氣接收站以及觀塘工業港的開發一旦啟動,對藻礁將造成不可回復的破壞,再淨灘也沒有意義了。

藻礁地形的形成緩慢,學者估計桃園的藻礁地形花了5到7千年的時間才形成,不過為了供應未來增加的天然氣發電機組的用電需求,政府打算在桃園觀塘工業區旁觀塘工業港預定地的藻礁海岸間,興建台灣第三座天然氣接收站,由經濟部工業局擔任開發單位、中油公司負責興建,致使千年藻礁面臨重大危機。6月5日,環保署舉辦觀塘工業港的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專案小組審查,而會議仍未形成結論,將繼續召開。

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開發案涉及生態、能源等複雜的問題,讓我們先從一些關於這個開發的基本問題開始,理解這個議題。

問題一》藻礁是什麼?藻礁在生態上有什麼重要性?

桃園藻礁特有的兇猛酋婦蟹。(攝影:宋小海)

藻礁,是由「無節珊瑚藻」在硬基質上形成的生物礁,和珊瑚礁相同,無節珊瑚藻會形成由碳酸鈣組成的骨架,經過長年的累積,構築出多孔隙的礁石地形,成為潮間帶生物的棲息地。不過,與珊瑚礁不同,珊瑚藻對環境的耐受度比較強,能夠生長在光線昏暗的深水地區、易受浪潮打擊的潮間帶區、鹽度變化較大的泥沙岸以及濁度和營養鹽濃度高的河口環境中,也因此發展出與珊瑚礁不同的生態體系。

桃園藻礁分布圖

桃園在地聯盟提供

長期研究藻礁的農委會特生中心棲地生態組副研究員劉靜榆表示,珊瑚蟲在目前全球的環境下是強勢的造礁生物,大面積的藻礁地形較為罕見,全台灣更是只有桃園的海岸是以藻礁地形為主,延伸北海岸的礁岩地形,已經有50%以上是珊瑚礁,到了東部海岸,則有90%以上是珊瑚礁地形。

而桃園獨特的藻礁地形也孕育出獨特的生態系,因為珊瑚藻的環境耐受性較強,能夠忍受濁度與鹽度較高的沙岸環境,使得桃園海岸形成沙岸、礁岩共構的地形,支撐沙岸生物與礁岸生物兩大不同的生態系,因此生物的物種類群及多樣性都與其他生態系不同。劉靜榆以大潭藻礁常見的「兇猛酋婦蟹」為例,指出雖然台灣東部有三種不同的酋婦蟹,但兇猛酋婦蟹這個品種只有桃園才找得到,足見藻礁生態系的特殊性,另外,根據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林綉美針對桃園觀音、新屋所調查的結果,在桃園觀新藻礁海域可能有1到2種殼狀珊瑚藻的特有種,尚待進行藻體內部及生殖構造解剖觀察。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博士陳昭倫則指出,桃園藻礁的重要性不只其本身的生態,藻礁同時是許多海洋生物遷徙的中繼站,若這樣的中繼站被破壞,將會引起海洋生物的重大變異。

問題二》天然氣接收站對桃園藻礁生態的衝擊是什麼?中油提出來的異地復育方案可不可行?

破碎在海灘上的藻礁。(攝影:宋小海)

天然氣接收站位置圖

桃園在地聯盟提供

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開發,對藻礁生態最直接的影響,固然是必須剷除、掩埋廠址上的藻礁。對此,在此次開發的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中,開發單位表示廠址所在地的藻礁生態豐富度較低,也非自然保護區,對生態的衝擊不會太大。中油也指出,未來會採取「異地補償」,也就是把現有的藻礁挖除後,移植到南邊的觀新藻礁生態保護區或北邊的白玉海岸進行復育,避免既有的生態完全消失。

對於中油的說法,劉靜榆表示,根據她現勘的結果,目前在施工預定地就有生長不錯的殼狀珊瑚藻,寄居蟹的族群量也非常的大,而天然氣接收站的南邊,即觀塘工業區第二期計畫的預定地,生態的豐富程度更不輸目前被劃訂為生態保護區的觀新海岸,不是中油說的生態豐富度低。此外,大潭藻礁到底有哪些生態系,有沒有特有種的殼狀珊瑚藻,都還沒有經過調查,貿然破壞後果不堪設想。

至於異地復育,劉靜榆斬釘截鐵地表示一定行不通,因為被挖破的礁塊沒有辦法固定在海岸上,會隨著海浪漂散,再被沖回到岸上成為沙灘上的破碎的礁塊。此外,只要是被挖空的地方就會被沙填滿,未來都不可能再形成藻礁地形。2007年中油埋天然氣管線的開挖,以及2014年亞東石化的開挖,都已經證明了這件事。

劉靜榆也指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施工的影響不只是被施工區被破壞藻礁,整個港區的外廓設施,包括北堤長度4280公尺、南堤長度800公尺,所形成的凸堤效應,將嚴重衝擊到施工範圍南側的觀音、新屋保護區,造成大量積沙湧入。

問題三》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為什麼非要挑在大潭藻礁興建?真的沒有替代方案嗎?

大潭電廠與大潭藻礁。(攝影:宋小海)

經濟部與中油在環差會議當天都發布聲明指出,之所以非在桃園大潭藻礁所在地興建不可的原因,是因大潭電廠增建的燃氣機組將於2022年開始運轉,而目前已經通過環評,且已經構築部分海堤及造地的觀塘工業港,是能趕上2022年大潭電廠的用氣需求的「唯一方案」,否則,將發生產業缺電,影響國家整體經濟發展。簡單來說,大潭不見得是最好的選擇,但是唯一「來得及」趕上發電需求的選擇。

問題是,為什麼大潭藻礁會被選定為藻礁的施工地呢?此次天然氣接收站預定地,最早是由東帝士集團的東鼎液化瓦斯公司在1996年根據《促進產業升級條例》向經濟部提出設置工業港的申請,1999年經濟部核准後取得,觀塘工業港的環評則在2000年經環保署審查通過。然而,在環評通過後,由於東鼎在2003年沒有標到大潭電廠天然氣的供輸權,便一直未被開發,直到去年中油併購東鼎後,成為中油的土地。

潘忠政指出,過去桃園市政府就曾想在觀塘工業區設置桃園煉油廠,但被在地環團與居民擋下,現在又要蓋天然氣接收站,潘忠政質疑,此次的開發案,可能是政府為了替觀塘工業港土地遲未開放提出的解套方案。潘忠政也質疑,觀塘工業區1999年通過的環評與現在的開發計畫不一致,當年的計畫包含水泥、砂石、石化品的生產,開發範圍遠不只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如果環保署讓觀塘工業港的環差通過,施工範圍遠遠超過天然氣接收站的70幾公頃範圍,將破壞230公頃以上的藻礁;而如果沒有要開發其他區域,那麼整個開發案的範圍顯然與過去通過的環評差異甚大,應該重作環評,而不是僅做環差。

那麼是否真的不存在任何替代方案呢?劉靜榆表示環團與許多專家都認為藻礁生態非常獨特且珍貴,能源轉型固然重要,但中油應該提出其他替代方案,可是中油始終不願意提出任何替代方案。而桃園觀音心在地協會發起人戴兆華則指出,日本沖繩就有興建海上平台作為天然氣接收站,避免破壞沿海生態的例子,為什麼中油做不到?就供電時程而言,台中天然氣接收站的第二期工程將在2018年年底完成啟用,當時在設計時即已經把大潭電廠的用氣需求計算進去,為什麼現在仍不足?中油應該公布確切的數據。

長年研究藻礁,投入藻礁保育的特生中心劉靜榆博士。(攝影:宋小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