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314決定一刻】北高遊行四萬人 訴求廢核、能源

焦點事件記者孫窮理報導

今天(3/14)下午,全國廢核平台發動遊行,台北約2萬餘人,高雄萬餘人參與,台北以「告別核電、能源新願」作為今年遊行的主題,取代過去「停建核四、核電歸零」的訴求,而高雄在去年氣爆事件後,則提出產業與能源轉型的訴求,群眾共同拉倒「萬年核廢」、「高污染」、「高耗水」等8條巨柱,台北場則由凱道出發,於下午3時許,經過去年忠孝西路戰場,再回到凱道,晚間由反核四「五六運動」主持晚會。

台北廢核遊行重回忠孝西路戰場。(攝影:孫窮理)高雄廢核遊行,拉倒綁架台灣發展的巨柱。(照片提供:南台灣廢核平台)

眼前的情勢為核四暫時封存、低階核廢選址在公投卡關,核一廠一號機燃料池正式爆滿、乾式貯存廠未獲水保執照,無法營運,去年(2014)底大修,燃料棒已無法退出,而台電公司提出跨境運送的「再處理」國際招標,再這種情形下,原本應在2018年除役的核一廠一號機,不但沒有提出除役計畫,反而在去年7月,向原能會提出延役計畫。

現存三座核電廠議題,取代核四成為主軸,今天一早,北海岸居民,就首先搭乘兩輛遊覽車,在核一、二廠區前,追悼「反核先烈」,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執行長郭慶霖說,這些先烈,是這段時間來,訪問過去曾參與反核的前輩,了解萬里、金山、石門地區曾參與反核行動,目前已經過世的居民,藉此希望串接北海岸反核的歷史。而如果台電將核一、二廠延役,或者用不合適的方式處理核廢料,北海岸將強烈抗爭。

低階核廢料處置場選址卡住,不過高階核廢料處置場選址問題也浮上檯面,由於台電公司計畫在2017年完成深層掩埋的調查與評估,台電的報告中指出最適合的花崗岩在本島分布以宜蘭、花蓮交界的大南澳片岩出露最多,這引起南澳地區居民的關注,雖然台電否認將選址在南澳地區,今天太魯閣族學生青年會和南澳青年聯盟參與遊行,強調任何的調查必須經過原住民族的同意,而遊行中,民進黨大隊也見到前行政院長游錫堃、宜蘭縣長林聰賢等「宜蘭幫」領軍的情形。

在能源訴求上,遊行提出「用愛發電」的訴求,被批評為「嘴炮發電」,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秘書長洪申翰指出,所謂的「愛」是將弱勢地區居民納入能源體系的思考,洪申翰說,政府應該有明確的政策、罰則,進行制度性節能,而非一味強調生活節電等道德訴求,產業能源效率提昇還有20%以上的空間,目前政府目標定得太過保守,要求政府訂定積極前瞻目標。洪申翰說,「省電就是發電」,因此遊行提出「人人都是發電廠」的訴求。

洪申翰說,越來越多國家已經訂定50%以上的綠能目標,但台灣政府只是不斷強調綠能的不穩定,他認為政府應該訂定更適合分散、多元,適合綠能發展的系統,而非僅以價格競爭機制,造成只有大型、集中式的業者能夠投入;此外,政府應該利用智慧電網等工具,提昇用電管理管理的能力,而非為了尖峰用電,而興建大型的電廠。此外,洪申翰也強調,像是能源稅等政策,政府不能再以「不能做」當作不想做的藉口,此外,他也強調,地方政府再能源政策上的重要性。

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福島核災,震撼台灣,當年4月30號,全台社運團體串連,組成「430向日葵廢核行動」發動遊行;經過2012年311、2013年309創下全台20萬人上街的人數高峰,去年(2014)308遊行後,427佔領忠孝西路,到428大規模驅散,抗爭強度拉大最大,今天的遊行,已是福島核災後第5次。過去4年,反核力量向前推進,但是在「停建」與「除役」兩大目標,仍未取得確實戰果,台電隨時有再反撲的能力,而既存的核廢料問題,如何避免眾暴寡、強凌弱的局面,則處處都是戰場,更根本的產業發展與能源政策的問題則是更根本的問題,反核運動未來的路,依然漫長。

遊行出發前,北海岸居民在核一、二廠前舉行追悼「反核先烈」的行動。(攝影:孫窮理)台北核廢遊行。(攝影:孫窮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