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預計每個月發行一次電子報,以記者、編輯在新聞的採訪寫作過程中的所遇、所思、所感為主題,希望與讀者們產生更多的互動;想要每個月收到《焦點事件》編輯台後電子報,可以按此訂閱。
觸發
焦點事件記者王子豪
8月的最後一個週二,《焦點事件》在台北的半路咖啡舉行《我們如何思考疫情?也談媒體工作》座談。
活動紀錄請參閱:〈糾纏的公共性 「我們如何思考疫情?也談媒體工作」座談記要〉
有點意外,現場來了各種類型媒體工作者。有做廣播的、有寫專題的、有攝影的,還有幾位也是在疫情中專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記者。
在指揮中心的這半年多來,經常已經問到沒力了、官員還是不正面回答問題,真的會讓人無力到開始懷疑人生;但這個時候,如果忽然有個同業跳了出來、接著問題繼續追下去,頓時像道救贖,讓你知道自己不是孤獨的。看到既是競爭、但更是半年戰友的同業,心裡特別開心。
在疫情這種全國矚目的事件上,像《焦點事件》這樣的媒體,有時我覺得自己很幸運。例如有在看直播的人,或許看過這樣的畫面:在記者會結束之際,陳時中半起了身,又忽然想起什麼似的,從口袋中掏出一封「小朋友寄來的信」……
焦點事件不需要處理這樣的「新聞」,所以這種時候,我往往是繼續讀著手上的資料,然後看著其他同業的好戲:許多記者,尤其是大型媒體的醫藥線記者,會咕噥一句「又來了」,一邊翻著白眼、但又驚人的信手寫出一篇生動又感人的報導。
或許他也想把力氣花在更深度的文章上,但沒辦法,社會就是有不少喜歡看這種花邊小事的讀者,大眾媒體很難不回應這些讀者的需求。
而我也會自問,那焦點事件呢?我們的讀者是誰?我們又要用什麼文章來回應我們的讀者?對於這次的疫情,我們建立了《COVID-19@台灣》事件頁,匯整了我們關於疫情的文章,包括新聞、條目、圖表、以及有更單元性的話題框。
8月底的座談觸發了《焦點事件》自己更多的思考。其實這正是我們舉辦這場活動的原因,希望能與捐款者、讀者、以及對焦點事件好奇或有興趣的人,有面對面聊聊的機會。雖然工作忙碌,但我們確實在計劃著下一次活動,期待能與大家見面的機會。
- 延伸閱讀:焦點事件《COVID-19@台灣》事件頁
添新血需要支持
今年(2020)我們原本預計上半年以「先蹲下、再跳起」方式,遇缺不補,累積加薪基金,不過由於3到7月,募款狀況不佳,目標沒有達成;雖然「加薪」還有待努力,不過,人力的缺口已經讓現有的編採人員吃不消,為了維持報導的品質,我們從上個月(8)月起,還是迎來了我們的新同事唐佐欣。
佐欣擅長的是與人溝通,透過細膩的文字和影像說故事,今年4月,才剛剛以大觀社區的系列作品,獲得由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的「2020台灣新聞攝影大賽」系列照片第一名,相信對擅長處理技術細節、分析性強的《焦點事件》來說,佐欣一定能夠適時地補充不足之處。
佐欣的得獎作品:大觀社區系列。
不過正由於我們的加薪計畫未成,這樣優秀的新血,一進來馬上就成為極低薪的記者,而增加人力,也使得我們的收支狀況,也將再度面臨不平衡的問題,不過,面對挑戰始終是必需的,我們希望能夠一直用我們的成績。換取更多的支持,達成「加薪」與「財務平衡」這兩個目標。
- 【月定額捐款】
- 【單筆捐款】
- 【郵政劃撥】 帳號:50363139 戶名:台灣焦點通訊社
- 【銀行帳戶】 帳號:(822)145540058736 中國信託站前分行 戶名:台灣焦點通訊社
- 焦點事件最近一年收支及存款統計
- 焦點事件歷史收支及存款統計
《焦點事件》四、五、六月月定捐下滑,加上單筆捐款收入偏低,使得上半年希望達成沒有成功,在今年(2020),我們在人力縮減、重新調整腳步的過程,非常需要大家的一臂之力,詳情請參考:《焦點事件2020上半年財報:停滯待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