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攝影:倪惠晨
各位朋友:
繼去年(2018)焦點事件「帶路博奕」計畫,執行印尼的採訪,並完成兩篇對印尼由中國貸款、全系統輸出的「雅萬高鐵」沿線,徵收農民土地,以及由「世銀」與「亞投行」共同貸款,引發環境及社會爭議的「沒有貧民窟的城市(KOTAKU)」計畫,來自現場,以及跟進探討自1990年代以來,對跨國基礎建設貸款的批判三篇報導:
之後,《焦點事件》團隊現在正奔忙於今年「帶路博奕」計畫,今年的一個重大變數,是香港發生「反送中」的抗爭,從6月中到現在,《焦點事件》的記者已經四度赴港,合計停留時間一個月以上,我們對此次香港的情勢,也是在「帶路博奕」這一個問題意識下,進行全面性的關照,透過「燃燒的香江」系列打下底:
- 〈反送中・燃燒的香江》逃犯條例修法的表與裡〉
- 〈反送中・燃燒的香江》中國司法人權問題,觸動香港敏感神經〉
- 〈反送中・燃燒的香江》面對恐懼:群眾如何踏上歷史的舞台?〉
- 〈反送中・燃燒的香江》政治拉扯:和北京角力的22年〉
- 〈反送中・燃燒的香江》門戶地位:香港的鎧甲與枷鎖〉
- 〈反送中・燃燒的香江》基礎建設:港珠連結與新的戰場〉
- 〈反送中・燃燒的香江》不合時宜的提問〉
之後,我們仍在持續跟進香港的情勢,這個月底,我們將四度赴港,進行採訪。
而同時間,原定今年進行的北蘇門答臘,同樣為中國貸款的巴丹托魯(Batang Toru)水電廠對於部落、社區與生態的影響採訪計畫(參考),也還在進行,由於當地居民不具備英文能力,且開發單位掌握武裝力量、結合地方支持水電廠的勢力,採訪上有一些難度,記者也已經在9月份前往印尼,尋求最佳的解決方案。
此外,今年還有前往泰國、寮國,嘗試對與中國共飲一江之水的湄公河(上游為瀾滄江)流域,做更多的了解,此外,鑒於東亞的基礎建設,與二戰前後,日本帝國主義的發展也著密切的關係,且1990年代之後,全球對於跨國基礎建設貸款的監督,也在日本有所發展,我們也計畫在10月份,將前往日本拜會相關團體,以獲取更多的資料與觀點。
總的來說,經過一年的運作之後,「帶路博奕」計畫,已經成功地帶動《焦點事件》團隊,產生對於在「大國博奕」的國際現勢,有了更多的想像,以及發展報導寫作的想像,關於這些,我們有一個簡單的報告,在這個地方:
不過,在出國計畫接踵而至的時候,我們碰到最大的困難,還是經濟的問題,《焦點事件》的月固定收入(月定捐約台幣15萬元),與固定支出(平均約台幣20萬元),本就存在5萬元的缺口,這意味著我們必須每個月募到5萬元的單筆捐款,才能達到基本的平衡,若無法達到,則會影響到岌岌可危的存款額度,造成週轉的問題。
根據我們八月份的財報,在九月五號發薪之後,存款僅存台幣6萬餘元,請參考:
而這6萬餘元中,若把上述5萬元的缺口考慮進去,實際上能動用的金額僅剩1萬多元,而九月份執行的香港、印尼採訪計劃已將這些存款用盡,加上本月的單筆捐款未能補足5萬元的缺口,現在的我們已經出現了週轉困難,為了維持正常運作,我們除了將缺口補足以外,接下來一連串香港、日本、印尼、泰國的採訪及採點行程若要如期執行,仍需要更多資源;基於今年剩餘3個月密集的出國行程與資金需求,我們在這裡向大家尋求幫助,各位可以透過摁合自己的管道,用自己的方式,介紹《焦點事件》這個媒體,以及我們的「帶路博奕」計畫,並協助我們傳播這份文件:〈2019/9 焦點事件「帶路博奕計畫」進度和想法〉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
此外,也由於「帶路博奕計畫」本來就是一個跨國的採訪寫作計畫,不僅面向台灣,更面向世界,因此,基於我們以「募款」做為「媒體運動」一環的原則,也希望將募款(媒體運動)推向全球更多的角落,如果你有可以閱讀英文的朋友,也請你向他們介紹我們,上面的這份文件,也有一個英文的版本:
- 〈Introduction to the “Belt and Road in the great power game" project of the Events in Focus, 2019/9 〉
可以向無法閱讀中文,但可以閱讀英文的朋友傳播,文章裡也附上了英文的募款界面。
我們已經走了出去,希望能得到你堅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