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帶路博奕2018

這個世界有些不一樣了。

山姆大叔變得怪怪的,以前是逼著人家簽自由議協定,現在動不動嚷著「不玩了」。軍事基地、航空母艦照樣遍佈全球,打不打北韓,卻說要問習大大;中國好像跩了起來,「一帶一路」要走通歐亞非,「金磚五國」加「plus」結盟,撿起美國拋下的「自由貿易」旗號,說要創造新秩序。

「冷戰」好像已成歷史,「二元對立」變成「多極競爭」,這個世界會變更好,或者更壞?在全球南方的幾十億人,他們是怎麼走過來的?現在過得怎樣?以後又會怎樣?你不認識這個世界,永遠被人擺佈,認識了這個世界,呃…可能還是被人擺佈。

我們想做的,是了解這個世界,哪裡變得不一樣了;然後,帶你一起來認識,一起來思考。

從離我們最近,也最遠的中國出發,看看「一帶一路」上,跟我們一樣,被命運擺佈的人們;也許,當我們一起了解了共同的命運後,可以一起來想想,該怎麼辦,也許,當我們一起想、一起行動的時候,可以找到一些改變被擺佈命運的方法。

為什麼要做?

說實在,對這個世界的新面貌,我們感到疑惑。

全球的場地被推平,跨國資本流動的障礙越來越少,大國勾心鬥角,小國夾縫生存,連國都不成國的國,更加不知道該怎麼辦;民族主義正夯,越來越多的人互看不爽,殘忍的屠殺和戰爭越演越烈,不知哪一天,飛彈就掉到你的頭上。

有人說,中國崛起;有人說,中國正在瓦解。有人說,中國正成為新的大魔王;有人說,這是「南南合作」,可以一起來打怪。有人說,那些大國背後都搞在一起,吵來吵去玩假的;有人說,第三次世界大戰要來了…這些可能都對,可能都不對,這世界搞得人好亂!

啊…煩!當然,你可以不理會這些事情,但它們不會不理你,如果你想多知道一點點,讓我們幫助你們(首先,你得幫助我們…)。

作為一個媒體,我們有一個長遠的想像,希望找到一個支點,可以幫助我們撐起這個地球,呃…可能沒有那麼多,但起碼,我們要找到一個切入國際新聞、了解世界的角度,作為一個社運媒體,我們試著串起全球受壓迫者的連結…那的確很難,但我們想要開始。

我們做過什麼?

從《焦點事件》成立以來,「自由貿易」就一直是我們最重要的軸線之一,從2015年,美國推動的TPP,台灣和中國的服貿、貨貿協議,再到美國總統川普上台後,一改過去的策略,用貿易制裁的手段,讓各國就範…這些,我們一直在做帶狀的追蹤,也做過好幾的系列的報導和整理。

不過,如果只談「自由貿易」,不碰觸它背後的政治、經濟、軍事…角力,是沒有辦法碰到其中關鍵的,循著自由貿易(跨國資本自由流動)的線索,我們也把目光投向帝(軍)國主義崛起的歷史、南海情勢、沖繩的反美軍基地、探討過仟禧年後,全球土地掠奪的狀況…

在方法上,我們一直以來的原則是用盡可能的方法,讓讀者容易理解,並且盡可能在適當的時機,補充事件的脈絡,「用盡可得的方法,做好敘事的工作」,是我們的工作目標。

三年下來,的確有一些累積,不過,我們得承認,我們的能力不足,各方面都得加強:缺乏實地的接觸了解、資訊呈現的能力不足、資料耙梳與論述也都還嫌淺薄…這也就是我們要提出這個計畫的原因,因為透過社會的支持,讓我們把工作做得更好。

我們要做什麼?

未來一年,我們希望為以下的工作打底:

首先,是我們要在《焦點事件》下,建立一個監督「新(其實也不新)全球化」常態性經營的主題網站,它的主題就是「帝國主義」與帝國主義的「全球化」,以及它對全球底層人民的影響。

雖然我們的工作是從「一帶一路」或「金磚五國」等主題出發,但只是因為這些是所謂「新全球化」的起點,它的基礎,來自戰後資本主義全球化下「整平場地」的背景,也指向未來大國博奕下,全球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同時,又與我們在地緣政治上的接近性,不過,我們關注的不只這些。

我們希望盡可能完整地整理在IMF、世界銀行、各種自貿協定,以及北方國家在政治、經濟、軍事…介入下,形塑出的今天世界的樣貌,補充仟禧年後,大國博奕的發展,並且常態帶狀性的更新資訊。

要做到這個工作,就必須能在每一個可能的地方,把觸角伸出去,因此,我們希望建立一個聯繫的網絡,連結關注南方國家問題的NGO、草根組織、學者…這個網絡,要讓我們能夠掌握各國的動態,機動地獲取訊息,並且可以讓我們能夠有機會到當地進行採訪報導。

所以,我們會將我們的訊息轉譯成可以交流的文字(目前當然主要是英文),以促成跨國的溝通。

未來一年,我們要做什麼?

長遠的計畫,可能一輩子都做不完,不過具體地來說,未來一年,我們要做什麼?

首先,我們要走出去,挑選「一帶一路」路線上最少三個國家,其中最少有一個不在東南亞,找到受「基礎建設」影響衝擊的人,實地採訪,報導他們的現況,預計在明年中,「一帶一路」峰會的時候刊出。要做這件事之前,我們需要做很多的功課,我們需要大量地聯繫、接觸,找尋合適的採訪對象;並詳細整理這些國家的政治經濟實況。

接著,是初步建構一個關於「一帶一路」議題的網站,包含各國,以及各項基礎建設的現狀,不只是泛泛地收集各國人口、面積、GDP…等資料,而希望能夠盡可能精準地掌握各國政治經濟背景,民族獨立與族群衝突,以及在地緣政治中扮演的角色。

我們也將邀稿,或者以合作供稿的方式,從具體的案例出發,探討「新全球化」形勢對各國基層人民所造成的影響;最後,在2018年的年底,我們將會把這一年的工作,有系統地整理成一本實體的書,作為成果的小結。

而以上的關注,也將成為《焦點事件》常態性的工作,它會表現在兩個面向上,首先是,我們會從事這方面動態的譯寫工作,讓我們自己可以進入狀況,也讓讀者跟我們一起,掌握這些動態;再來,是這也會成為一個我們關注的軸線,在進行其他的報導時,我們也會嘗試著從「全球化」、「帝國主義」、「跨國資本流動」以及「基礎建設」這些主題,切入我們所接觸的報導,讓這成為我們的「議題設定」。

執行計畫後,工作的調整

在「自媒體」與大大小小網路媒體發達的時代,社運的訊息已漸漸不乏傳播的管道,而像《焦點事件》這樣小規模的媒體,必需要做出「不一樣」的東西,在團隊開始這個工作的時候,我們已經有這樣的認知,經過這幾個月的討論,我們決定調整我們的工作重心,在我們過去,已經略有累積的這個主題下,繼續發展。

團隊每一個成員都會投入「帶路博奕2018」計畫的各項工作,而在這個工作外,我們也不會與台灣的社運現場脫節,不過將會減少現場報導的量,向計劃性、更深入、更完整寫作的方向做調整。

不過,還是得在這邊再強調的,以目前五位編採,其中四位尚未能「全職」,也都還沒有「全薪」的條件下,要做好這些工作,實在非常困難,更加難以持久,因此,雖然我們以這個計畫來推動募款,不過,募款所得仍是回歸到組織的運作;我們的想法,可能在時間上,都拉得長了一些,與商品化邏輯下的「群募」顯得有些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