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窮理、梁家瑋,圖:Wikimedia Commons
說到「菲律賓」和「疫苗」,大家可能會想到這兩天,菲律賓否認要引進台灣疫苗的新聞;不過這邊想從另一件事談起。
菲律賓人對「打疫苗」,多了一份躊躇。儘管疫情嚴重,根據在5月的民意調查,有3分之2的菲律賓人「沒有意願」,或者「不確定」接種疫苗。
地方政府、財團甚至祭出抽獎活動,獎品從民生必需品、摩托車,甚至房產,在邦板牙省(Pampanga)的聖路易鎮(San Luis),政府每月提供一頭牛,做抽獎禮品,「win a cow」,增加農民接種疫苗的誘因(參考)。
為什麼菲律賓人對疫苗有那麼強的排斥感?
2015年12月,菲律賓核准法國賽諾菲(Sanofi)藥廠的登革熱疫苗 Dengvaxia 上市,2016年4月,菲律賓衛生部啟動學校免疫計劃,預計為百萬學童接種(參考)。
這個計畫,讓一些學者感到驚訝不已,因為登革熱病毒的特性,是第一次感染的人致命性不高,如果第二次感染不同類型登革熱病毒,就會產生高致死率。
學者指出,接種以四種類型登革熱病毒製成的減毒疫苗 Dengvaxia 後,可能產生「第一次感染」的效果,接種者若再感染登革熱病毒,可能發生重症。這種免疫反應把第二種病毒作用放大的效應,稱為「抗體依賴的增強作用(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ADE)」。
學者建議,沒有感染過登革熱的人,不應該接種 Dengvaxia 疫苗,而賽諾菲藥廠也終於在2017年11月承認,有未感染登革熱兒童接種後再感染,產生重症的例子,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建議接種前,需要確認受接種者已經感染過一次登革熱。
不過,這個時候,菲律賓已經有83萬學童接種過了,2018年9月,菲律賓衛生部表示,有130名學童在接種後死亡,其中有19人曾經感染登革熱。這件事情在菲律賓引發了巨大的社會和政治效應(參考、參考)。
這顯示出在試驗階段,對不同敏感族群風險評估的重要,如果賽諾菲藥廠是在實驗中,而非大規模注射後,了解對於未感染登革熱者的風險,事情可能就不會這樣了。
而在疫情的威脅下,各國無不採取更寬鬆的標準,讓 COVID-19 疫苗,沒做完三期試驗,也可以上市, 台灣的國產疫苗,甚至連三期試驗都沒有做的情況下,對於特定敏感族群風險的評估,也就更加缺乏。
在社會對 Dengvaxia 事件記憶猶新之際,不難理解菲律賓政府為什麼對於引進新疫苗的風吹草動特別敏感、對於可能引進台灣疫苗的傳聞,會立即反應、澄清。
而這件事情,也應該給台灣社會一些提醒:接種疫苗或許對於整體防疫有幫助,但對於個人來說,則是在「疫苗」與「染疫」兩種風險的衡量,但是在疫情威脅、疫苗焦慮,甚至「發展國產疫苗」的氛圍下,往往被忽視,甚至掩蓋的「疫苗風險」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