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子豪,圖:孫窮理(5月中,COVID-19疫情爆發,造成台北市聯合醫院系統醫療量能受到嚴重衝擊,5/30,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訂出各醫院專責病房,「一室兩床」的原則。)
面對COIVD-19患者床位不足的問題,上週六(5/30)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設有專責病房者,一律「一室兩床」為原則,另醫院加開專責病房,一定要達到急性病房的總床數的10分之1。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認為,政策立意本身良好,但決策需要更了解第一線情況,否則恐怕只會加重已吃緊的人力負苛,也可能提升增加交叉感染風險。
去年(2020)疫情初期,指揮中心訂出專責病房「一室一床」原則。5月中之後,確診人數短期內大幅增加,導致病床數不足。尤其確診數大量集中的雙北地區,床數不足,使得許多醫院無法或不願接收確診者,導致過量的確診者集中在台北市立的聯合醫院系統,北市聯醫工會因此向外界發出求救信( 1、2 ) ,描述仁愛院區確診患者爆增、加護病房能量已滿、最嚴重時,有14床確診病人在急診待床無法住院,其中有7床需額外供應氧氣,3床亟需立刻插管住院或轉院。
台北市長柯文哲於5月19日,依地方政府權限,以一週內、急性一般床床數使用10分之1為目標,向台北市區域級以上醫院徵用病房,同時也向中央建請放寬專責病房一室一床的限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25日上午全國防疫會議後,同意雙北放寬一室一床限制,後於30日進一步宣布,全國專責病房階以一室兩床為原則。
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成員、在大型醫院擔任住院醫師的黃柏翰解釋,專責病房病床間的阻隔、病房的負壓等,運作得好的話,能有效降低院內傳染的風險。此外,集中收治相同疾病的患者,有助於讓醫護人員達到高品質、且有一致性的醫療能力。
但工會指出,日前傳出有醫學中心因為負壓隔離病房不足,就把一般加護病房的空間加裝一台抽風扇,這樣的做法有用嗎?是否反而會讓病毒影響到外面的護理站和工作區域?黃柏翰說,各醫院間的標準有落差,所以基層會疑惑,設備標準是什麼?尤其面對一個又新又急的疾病,標準需要不斷的檢視修正。第二個問題是,各院所有沒有照著標準做?主管機關有下去稽核嗎?
工會日前翻譯了 WHO 相關的通風排氣指引,在網路上供前線醫護自行參考、討論。黃柏翰直言,這是一門專業,不是工會能輕易斷言的,但基層需要看到主管機關重視這件事、並下來確保院方有落實,醫護才能對自己的工作環境有更多一點的安心。
面對床數的提升,工會也擔心基層勞動條的情況是否會有負面影響。工會表示,在人力已吃緊的狀態下加開床位,前線人員的負荷堪憂;若從其他單位調配人力,也必須要有充分的培訓與後援,才能有效發揮功能。
黃柏翰進一步指出,有些工作負擔的情況,不是單看帳面數字可以理解的。假設今天忽然新增大量病床,但院方在實際收住的運作上,不可能這麼快,因此「照顧30床患者」,和「收住30床患者」,工作負擔完全不一樣。主管機關如果沒有對訊息多作說明,一方面會讓民眾有錯誤的期待、責難怪罪到前線醫護頭上;另一方面,也會讓基層感覺,主管機關根本不知道現實工作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