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子豪,圖:水情緊急,2/13總統蔡英文巡視新竹臨時海淡廠(來源:總統府)。
因應緊急的水情,水利署今年(2021)分別在新竹與台中,設置了1.3萬CMD(噸/每日)的緊急海水淡化機組;而在中長期規劃中,全台預計新建6座10到20萬CMD規模的海淡廠。但海淡廠的水,比自來水貴3倍,成本該由誰負擔?水要給誰用?
全台現共有24座海水淡化廠,21座位於離島地區,因水源取得不易,主要供民生使用。少數的則是台電的電廠等工業使用。
過去這些海淡廠規模都不大,小至1百CMD、大至1萬CMD。但未來台灣本島將出現6座大型海淡廠,5座由水利署規劃,分別在桃園、新竹、嘉義、高雄興建4座10萬CMD,台南一座20萬CMD。另外台塑在六輕也有一座10CMD的海淡廠,希望能在明年8月前完工。
海淡廠非常耗費電力,效能好的,大約也要用3度電才能換1噸水,這樣的成本大約要30元,遠高於自來水價1噸約10元。現有海淡廠的成本怎麼吸收?未來這些大型海淡廠的水,又要給誰用?成本誰買單?
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說明,現有民生用的海淡廠都在離島,水價就按照一般的自來水,中間的差價則依《離島建設條例》由政府補貼;至於台電電廠等工業用的海淡廠,則由使用者自行興建、吸收。現在的本島兩座緊急海淡機組,是臨時性的,海淡水併入自來水體系中,額外的費用則由抗旱費用來吸收。
至於未來本島打算新增的大型海淡廠,王藝峰表示,本來主要新增的大用水戶是工業用戶,但海淡水的去處,是要直供工業用戶、換水、或併入自來水?差價負擔的方式、幾座大型海淡是否會有統一的模式……等,目前都還在規劃中,皆未定案。進度最快的是新竹海淡廠,預計今年年底會提出方案。
不過也有新竹地方居民認為,既然主要新增用水戶是台積電等工業用戶,為什麼不干脆就讓這些工業用戶自己找地興建?讓政府的角色淡出,海淡水的去處與成本負擔問題也都會單純許多。北水局副局長郭耀程則解釋,由民間自行興建的話,如果遇上像今年一樣的旱情,政府恐怕就沒有對這些海淡水調配的空間與能力,政府機關的立場不是要幫產業省錢,而是要讓大家都有水可以用。
- 2021/5/24〈海淡廠滷水怎麼排? 排到海裡行嗎?〉
- 2021/5/15〈海淡廠旁的難得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