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中火環評過關 「滅絕白海豚」的接收站頭過身就過?

焦點事件記者王子豪報導

環保署環評審查,決議通過中火新建燃氣機組環評。(攝影:王子豪)

「儲槽」與「碼頭」的依存關係密不可分,而觀注白海豚的團體則擔心,「外港區」的開發恐成為導致白海豚滅絕的最後一根稻草:〈 中火新燃氣機組 切割碼頭再闖環評
切割中火 五接環評起跑 環團憂成滅絕白海豚最後一刀 〉。

趕在春節前,台中發電廠(中火)「增建燃氣機組」的計畫終於在1月20日通過環保署環評審查,對於中火目前既有的10部燃煤機組,台電提出明確減少運轉的操作規則。不過在此次環評中也一併通過了台電在台中港的「天然氣接收站」計畫中的「LNG儲槽」,也使得接下來將審查、且與本案有高度依存性的「台中港外港區」環評,增加了通過的必要性。未來「外港區」環評是否能秉持專業,或因此次環評通過就「頭過身就過」,需繼續追蹤觀察。

台電預計在台中港興建一個天然氣接收站,但這接收站卻被拆分到兩個環評去審查,工程期最長的「LNG儲槽」(LNG, liquefied nature gas, 液化天然氣),是放在此次「中火增建燃氣機組」環評中;而LNG卸收碼頭、與碼頭作業所必需的防波堤等,則放在另一起「外港區」環評中。LNG儲槽在20日環評通過後,就可開工興建;「外港區」則因有影響白海豚的疑慮,需要進行二階環評,目前還沒開始實質審查。

台電的儲槽與碼頭間,有高度的依存性,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坦誠,雖然目前中油在台中港也有可卸收LNG的碼頭,但「中油碼頭」與「台電儲槽」距離太遠,風險太高,無法從中油碼頭卸收LNG到台電儲槽。

曾文生指出,「天然氣」可以長距離運輸,例如從高雄輸送到台中、從台中輸送到桃園等,但「輸送天然氣」與「輸送LNG」不同,「LNG管」比起「天然氣管」有更嚴苛的限制,需要維持住低溫與高壓,因此待台電興建好台中港儲槽後,唯一可卸收LNG到台電儲槽的途徑,就是在台電儲槽旁興建的LNG碼頭。

也就是說,台電天然氣接收站中,儲槽的部分已通過環評,這部分工程時間最長,台電必定會把握時間儘早開工。但除了「尚未通過環評」的「外港區碼頭」外,目前沒有任何其它卸收天然氣的管道。既然這兩者間有高度的依存性,環評真的能就個案獨立審查嗎?

環保署綜計處處長劉宗勇表示,環評是個案審查,一案歸一案。如果台電外港區二階環評沒有通過,使得儲槽無法使用,台電需要自行承擔後果。

既然環保署都這麼說了,我們也只能相信台電心中有兩種可能的盤算,一種可能是,台電已有「外港區環評有可能不通過」的心裡準備,花幾百億興建的5座儲槽是不得不先做的高風險投資。但更可能的則是,雖然外港區環評還未進入實質審查,但台電有十足的信心,已有絕對能通過的把握。

至於中火機組本身的爭議,雖然本案的標的是「新建燃氣機組」,不過由於環評可以對空污有整體的評估,同時台電也以「以氣代煤」作為新建燃氣機組的理由,讓本案成為民間團體參與、並要求中火提出既有「燃煤機組」減少運轉承諾的施力點。

台電最後承諾,在新建的燃氣機組啟用前,中火冬季最多只會啟用8部燃煤機組,夏季只會啟用9部。而在2部燃氣機組完工上線後(預計2025年),冬季最多只會啟用6部機組;夏季也以只啟用6部機組為原則,只有在缺電且空品較好的情況下,才可以啟用第7、8部機組,而且啟用第7、8部機組的時間,一年不超過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