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事件記者孫窮理整理報導
現行基本工資的審議,是由勞動部依據《勞動基準法》第21條第3項,制定《基本工資審議辦法》,由委員21人,其中有勞動部、經濟部、國發會3名官方代表,以及4名學者代表外,其餘為勞、資代表各7名;審議會議原則上在每年第3季召開,擬定基本工資後,交由行政院核定。
這個遊戲規則,是在2010年,王如玄擔任勞委會主委時,在總統馬英九強調「社會對話」的前提下,大致確定,勞資委員的產生,是由全國性總工會與工商團體(全國勞資團體名單)先提出代表名單,再由勞動部指派其中各7名代表參加(其中女性代表需超過3分之1)。
實際上,在基本工資審議時,勞資各自表述,難有共識,最後的結果,其實也都是勞動部做出決定,甚至早有規劃,而所謂「勞方」代表的全國性總工會,主要皆掌握在亦具資方色彩的職業工會,或國營事業工會手中,與受到基本工資影響最大的移工、低薪勞工等,並無利益關連(甚至有衝突)。
2010年9月13日基本工資審議,基本工資月薪由17,280元,調整至17,880元,時薪每小時98元,行政院核定後,全國產業總工會認為勞資並無共識,表達抗議,並赴監察院檢舉勞動部違反「兩公約」;2011年,再由17,880元,調到18,780元(時薪103元),同樣戲碼再上演一遍。
2012年,行政院不核定勞委會提出的基本工資調整案,導致勞委會主委王如玄下台,前兩年都還在抗議行政院「核定」基本工資的全國產業總工會,變成抗議行院「不核定」基本工資,全產總理事長莊爵安人已經在行政院前面了,卻用紙版紮了一個假的行政院,把但丟向紙板(攝影:孫窮理,2012/9/27)。
2012年8月9日,基本工資審議決定由18,780元調整為19,047元;時薪則分階段,2013年1月1日調整至109元,2014年再調整至115元;事後,行政院遲遲未作核定,引發「緩漲」的揣測,此外,當時行政院政務委員管中閔主導「自由經濟示範區」規劃,亦傳出要將移工薪資與基本工資脫勾的想法;王如玄表示,對基本工資「我會負責」,並表達反對基本工資脫勾的態度,外界解讀為若基本工資未通過,王將辭職下台。
9月26日,王如玄尚在立法院答詢,在完全未被告知的情況下,行政院長陳沖便宣佈「緩漲」基本工資月薪,視「經濟成長」與「失業率」決定何時調漲;原本上午還在說「從沒有說過要辭職」的王如玄已毫無餘地,當天下午便辭職離開勞委會,由勞委會副主委潘世偉接任。
2013年4月2日,行政院宣佈自4月1日起,調漲基本工資月薪到19,047元,較王如玄時審議決定的時間晚了4個月;2013年8月28日,勞動部將基本工資審議移師到汐止交通不便的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舉行,並做出2014年1月1日起,時調為115元,月薪則要到7月1號,再調為19,173元之結論。
2014年2月17號,勞委會升格勞動部,8月22號,陳雄文接任勞動部長,8月25號,召開審議會議,但是資方團體認為,這違背了2012年行政院「應俟連續二季GDP成長超過3%」在討論基本工資調漲的承諾,因而抵制審議,全體未出席,導致會議無法進行,8月29號,勞動部再開審議,最後陳雄文裁示,2015年7月1日起,月薪由19,273元調到20,008元,時薪則由115元調到120元。
2014年9月3日,行政院對勞動部的決定,做出核定;到了去年(2015)8月12號,基本工資審議歷經3個多小時的會議,無法做出決定,12月21日,再召開工作小組會議,決定不再開審議委員會,使得今年(2016)基本工資調長成空;當時勞動長陳雄文曾表示,沒有調漲的幅度,可以在今年審議時一併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