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服員罷工投票結果出爐前夕,華航工會激情演出,出面反制。(攝影:林靖豪)
焦點事件編輯小組、特約記者梁家瑋報導
531華航員工大遊行後,空服員工會於6月8日開始展開罷工投票,明天(6/21)晚間將進行開票。但華航工會卻選在罷工投票結束前一天召開記者會,痛批空服員工會是「外部勢力」、漠視華航八千名基層員工聲音,並強調若空服員罷工應回到華航工會體制內討論;於此同時,網路上也傳出「工會不是應該挺員工嘛」、「工會為什麼反對罷工」、「為什麼有這麼多工會」等困惑聲音。本篇文章將一一回應這些疑惑, 簡單讓人了解華航工會到底是「什麼碗糕」,機師工會、空服員工會、修護工會又是如何出現的....
我國《工會法》規定,企業內部只能組單一工會,如果已有一個工會,其他人不能再成立第二個企業工會,所以有些老闆會搶在勞工之前,派自己的人馬成立工會,斷絕勞工自主工會成立的可能性。這些聽話的工會,外國稱為「公司工會」、「御用工會」,台灣慣稱「閹雞工會」,意思是工會遇到事情也會乖乖聽話,不會抗爭,就如醃了的雞一樣不會叫。華航工會,就是這麼一個例子。
1988年,在公司的支持下,華航前董事長、當時的副總稽核李雲寧擔任發起人,成立華航工會,並設立六大分會,其中,機師在第二分會、空服員為三分會,修護工則在第四分會。由於工會是公司主動成立的,工會理事長由公司指派,工會參與人員也全是公司主管,華航甚至一年補助一百多萬當作工會活動經費。近幾年,雖然華航比較沒有直接主導工會運作,但工會「御用化」的情況仍相當嚴重。
華航2011年營收達800多億,創歷年新高,2012的年終獎金卻縮水到2.5萬元、考績「甲等」以下沒有考績獎金,員工反彈後,工會卻對外表示「公司稱虧損二十億元」、「領到2.5萬元者是極少數」;2013年,華航惡意解雇空服員卓棕偉,華航工會代表在人評會上不僅不予相挺,更是要公司「勿枉勿縱」;2014年,華航再度創下歷史新高的1,500億營收,2015年的年終獎金卻「灌水」,將福委會的三節獎金與春節獎金都算入年終獎金,等於要員工「拿自己的錢發給自己」。而這誇張的年終獎金發放方式,卻是華航工會與公司協商而成的。
「這樣子的工會沒有辦法代表基層勞工的聲音」,空服員工會秘書長林佳瑋說,華航工會不僅沒有去處理基層勞工的問題,許多對員工不利的勞動條件都是華航工會同意的。她說,華航工會到現在還是有些會員代表是公司的管理層,也有「蠻多人透過華航工會,最後升到管理階層」。機師工會新聞聯絡人陳祥麟說,很多華航工會高層都將工會當成跳板,本來可能只是座艙長,但在工會時以不變應萬變,乖乖聽公司的話,卸任之後就高升至副理以上的高階主管。
也因華航工會根本不幫華航基層勞工爭取權益,當會員遇到勞資爭議時,連最基本的勞資爭議調解都不願幫勞工送,造成許多華航員工大為不滿。2013年,華航空服員成功奪取華航工會三分會主導權,開始以「華航三分會」名義進行抗爭。例如2015華航年終獎金「灌水」後,三分會發動尾牙抗爭行動,抗議「灌水」的年終獎金。
2015年中,空服員仍面對非常多休息時間、工作時間的勞資爭議,林佳瑋表示,空服員雖能以三分會的名義進行抗爭,但三分會終究只是華航工會分會,沒有獨立法人身分,無法合法進行勞資爭議。為了「取得合法爭議權」,空服員決定要自己成立工會。
《工會法》除了單一企業內部組成的企業工會外,單一職業、單一產業的勞工能分別組成職業工會與產業工會。因華航公司已有華航工會,無法再組成另一個企業工會,空服員只能以單一職業(空服員)為主體,組成空服員職業工會。2015年底,空服員工會正式成立了,之後華航空服員就以空服員工會名義抗爭,爭取空服員權益。
除了空服員外,華航機師、修護工也同時站起來與資方抗爭,但跟空服員不同的是,機師、修護工無法完全取得華航工會第二、第四分會的主導權,所以一開始目標就是成立自主工會與公司抗爭。2014年5月,華航機師以單一職業類別為主體,成立機師職業工會。機師工會去年通過罷工投票,迫使公司簽訂七條協議,今年也以「端午集體排休」讓公司保證八月底前排休完成。
修護工會部分,華航修護工認為華航修護工廠有獨立人事、會計,可算單一企業、或類似華航的子公司,符合《工會法》企業工會成立要件,所以往企業工會成立的方向走。2015年9月,修護工廠企業工會正式成立,但在成立後,華航工會與華航公司共同提出訴願,要求勞動部裁定修護工會成立不合法。勞動部5月發函桃園市政府,表示華航修護工廠沒有獨立人事、會計制度,裁定修護工會成立不合法。林佳瑋表示,修護工會曾提出非常多證據給勞動部,證明修護工廠有獨立的人事、會計制度,依法能組成企業工會,但勞動部完全不採信,仍判定修護工會違法。修護工會目前打算針對勞動部訴願結果,提請行政訴訟,爭回華航修護工應有的組織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