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COP29》小島國的不滿

世界上的污染大戶承諾並投入高額經費來協助氣候救援。我現在可以告訴你,這些錢都進到顧問的口袋裡了。

說這個話的人,是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外交部長特卡琴科(Justin Tkatchenko),作為全球重要的森林國家與小島國家,巴國抵制了將從11月11號開始,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舉行將聚焦在「氣候金融(Climate Finance)」議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9次締約方會議(COP29)」。

小島國面對氣候變遷造成的海平面上升、糧食問題、森林災難、極端氣候影響…對動不動就以它們為名的COP不滿,很容易理解。

特卡琴科所指的,可能是相對於「氣候金融」裡,相對不受到重視的「損失與損害基金(Loss and damage fund)註釋」;1991年,小島國聯盟(Alliance of Small Island States, AOSIS)提出受氣候衝擊國的補償,經過30年,到2022年,COP27才確定設立,不過資金規模、運作方式、管理機構都沒有,各國的捐款,也屬於自願,或者說「慈善」性質的,跟小島國認為的,應該是污染國的「義務」大相逕庭。

《聯合國氣候變化網要公約》中,主要以「減緩」(mitigation)和「調適」(adaptation)兩大面向來因應氣候變遷。

以「強降雨成災」來舉例,希望減碳、減緩氣候變遷,來降低強降雨的強度與頻率(減緩);透過改善排水來降低強降雨的衝擊(調適)。

但如果已經發生、或預期將不可必免的會發生成災的強降雨呢?在這個面向上,可能就需要「補救」或「補償」的概念,建立例如「損失與損害基金」(Loss and damage fund)這樣的基金。

去年(2023),COP28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杜拜舉行,作為重要的石油生產國,這個東道主的立場倍受質疑,為了扭轉污染製造者的形象,會議一開始,阿聯就慷慨宣佈捐出1億美金出來,這已經是COP28整個「損失與損害基金」的4分之1,作為世界第二大排碳國的美國只出了1,750萬美金。

目前這筆基金,成立了一個董事會,放在世界銀行的架構下面託管,打算繞過國家,直接和面對氣候在難的社區接觸,並希望在小島國找到「非傳統合作夥伴」,提供社區支持、原住民和弱勢群體對他們的生計,直接給予小額補助註釋

「損失與損害基金」的運作情形和構想,參閱基金董事會第一次會議記錄

要讓錢直接進到環境難民的手裡,這些考量不沒有道理,不過可以想像,如此一來,將有多少相關的研究、訪調等先期作業;戰後,各種國際援助的運作方式飽受批評的世界銀行體系下,早已有它一套運作的邏輯註釋,還真的急不來。

戰後世界銀行與對各國的貸款,參雜者「帝國主義豢養第三世界代理政權」、「新自由主義意識型態的結構調整」,或者「基礎建設造成更嚴重的污染與社會不公」…等大課題,而世銀的貸款政策,也不斷在做修正,參考:

不過,對於盼了好久,終於好像看到「損失與損害基金」影子的小島國政府來說,這些錢少也就算了,但要等多久,甚至最後會不會進到它們手裡,都還不一定,當然很不是滋味。

說實在,在整個「氣候金融」裡,「損失與損害基金」完全進不了台面上各國巨頭,和台面下的利益集團的眼裡,環境難民總是作為COP的背景,在這些大人物需要的時候,會跟瘦骨嶙峋的北極熊照片一起,放到背後當個背板。

同情他嗎?那就給我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