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2,626公頃不夠! 政院衝漁電共生 再推2,000公頃「先行區」

焦點事件記者王子豪報導

農委會水試所試驗基地的浮式光電(來源:水試所)

經濟部10月底通過嘉義、台南共2,626公頃的漁塭,作為漁電共生的「先行區」。明天(11/17)將針對高雄、屏東786公頃漁塭地區召開第二波「漁電共生推動政策說明會」;再下一波,則是彰化、雲林共1,345公頃的漁塭地區,預計約會在一個月後召開說明會、審查。

今年中,行政院要求農委會加速盤點漁塭用來設光電,農委會與經濟部即創立「先行區」機制,在判定沒有疑慮、或已有解決方案的區位後,率先劃設出「先行區」,再與利害關係人公開溝通後,將交由經濟部籌組的「環社議題辨認委員會」審查,通過後即由農委會公告先行區。

據了解,先行區的範圍,農委會原以特有生物研究中心盤點環境較無敏感之7,985公頃漁塭區域,之後就彰化、雲林、嘉義、台南、高雄、屏東,以鄉鎮為單位,區塊化出5,232公頃的漁塭,之後能源局再排除位於一級環境敏感地區、海域區、高速公路兩側禁限建地區及一級海岸防護區等地區後,規劃出4,783公頃。

漁電共生先行區範圍將分3組公告處理,第一階段的嘉義、台南原規劃出2,652公頃,經10月22日的說明會後,微減26公頃為2,626公頃,在10月28日通過環社檢核委員會審查。第二階段的高雄、屏東規劃786公頃,將於明天召開說明會;第三階段的彰化、雲林共1,345公頃,預定於12月公告。

過去漁電共生產生的生態衝擊、承租養殖戶被搶地等環境社會議題頻傳,於是經濟部與農委會提出「環境與社會檢核」機制,以期事先篩除有爭議的區位。但原本的環社檢核機制還在一邊試行、一邊修正中,年中行政院又要求農委會加速盤出漁塭,於是出現「先行區」機制成為環社檢核的第二軌模式。

最初民間團體倡議環社檢核時,討論出的模式,會將漁塭區位分級為「優先區」、「減緩區」、「關注區」與禁止開發的「迴避區」。在政府以過往文獻、敏感區圖資等分劃四區後,蒐集盤點利害關係人意見,並透過現勘、以及地方政府邀集中央地方政府機關、在地代表、民間團體與專家學者組成的「協作圈」調整、確認分級,最後交由經濟部籌組的「環社議題辨認委員會」審查,最後由農委會評估後公告漁電共生專區。

政府推出的「先行區」機制以期加速推動漁電共生,但地球公民基金會等民間團體則指出,原本機制較為完整,而先行區的劃設過為倉促,擔破壞掉整個環社檢核機制。地公指出,「先行區」的劃設沒有「協作圈」的參與;而且未來劃設先行曲後,只要求開發單位提出「環境社會友善措施」,而不像原本規劃的需提「因應對策」給環社檢核委員會審查。

漁電共生先行曲劃設流程(來源:能源局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