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水利設施搶水 中水局的承諾真能保障農民?

焦點事件記者王子豪報導

10月甫進入枯水期的大甲溪。(攝影:王子豪)

台灣今年(2020)正遭遇嚴峻的旱災,讓涉及水源調度的議題格外敏感。對許多農民來說,只要灌溉水源的河川出現水利設施,就像脖子上被架了一把刀,水源可能被優先調配給其它用途,而削減灌溉用水。

前情提要

大安大甲聯合計畫已過環評初審,詳情可參考〈這篇報導

正在環評審查中的「大安大甲溪聯合運用水源工程」計畫就讓大安溪、大甲溪灌溉流域的農民十分擔心;對此,水利署中水局提出了「保障農作計畫用水量」等承諾。中水局若真的履行承諾,甚至能解決現在的農業水源被移走的問題,可作為其它農業用水爭議參考;但因承諾與現在實際供水的情況差異很大,也讓民間團體擔心中水局是否能履行?希望能看到更具體的操作方法。

大安溪灌區現況

大安溪上游的士林堰在2002年啟用,負責把水取至鯉魚潭水庫、供應中部的工業與民生用水。但對於農業,有研究指出士林堰營運後,不但未改原本缺水的狀況,反倒加劇農業的缺水問題。

后里農民陳欽全表示,自從有了士林堰後,農耕更常缺水,經常被要求採行輪灌。對於中水局計畫的水利建設,更擔心會加劇搶水問題。尤其在枯水期,士林堰會不會在上游就把水都拿去水庫,讓農耕圳路無水可用?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許博任表示,這兩年士林堰在枯水期很常就只放流維持河川生態功能的「生態基流量」。這樣的水量讓農民取不足水,而餘下與農耕回排到河川的水,讓生態基流量也不足。

對此,中水局承諾「大安大甲聯水」完工後,一定會提供足額的農業用水,包括生態基流量、加上農作的「計畫用水量」;在枯水期缺水的情況下,也會由士林堰放流生態基流量加上后里圳的計畫用水量,不會在士林堰把水都移去水庫。

這個保證可以計算出一個明確的數字,士林堰的生態基流量為2.7cms(立方公尺/秒);而「計畫用水量」則是由農田水利單位,依灌溉區域每期預期的農耕情況提出。環境權保障基金會表示,近年台中農田水利會大安溪灌區枯水期的計畫用水量,大約在3cms左右。

依水利署《台灣中部區域水資源經理基本計畫》,中部區域未來民生用水微幅下降,工業用水大幅增加。

中水局的承諾能解決什麼問題?

中水局雖給出具體承諾,但仍有幾個潛在的問題。農作「計畫用水量」拿不到足額,是一種農民被搶水的典型情況。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許博任表示,「計畫用水量」的計算有基本的規則,原則上是跟著耕地大小、耕作種類而變,不太會隨便被調整,過去大安大甲農民被搶水,大多是計畫用水量在調配小組時被協調、打折供應,而拿不到足額的計畫用水量。

中水局對於水源的調配,設有「調配小組」機制,委員除了中央、地方政府外,還包括台電、台水、農田水利會……等。農田水利會原本應該代表農民的角色,但許多農民私下都會抱怨,農田水利會不完全為農民著想、常同意把水調配給其它用途來賺補償金。今年10月1日,農田水利會改制為農田水利署,讓許多農民質疑農水署已成為政府機關,更無法代表農民

對此中水局表示,之後會設計讓農民代表參與「調配小組」協商的機制;經濟部代表甚至表示,將研議把中水局層級的「調配小組」,提升到水利署層級。

如果中水局真的做到承諾「生態基流量、加上計畫用水量」,一方面解決了農業、生態用同一筆水,結果兩者都不足的問題,也避免了農作計畫用水量被調配小組打折的問題,若再加上讓農民參與調配小組,對農民會是很不錯的保障。

但許博任對中水局的保證仍有遲疑,他表示現在士林堰枯水期常態只放2.7cms,而依中水局的承諾,則大概要再增加3cms,懷疑中水局未來真的會放這麼多水嗎?他認為中水局不能信口開河,需要提出操作的方法。

另一種更極端的農民缺水問題,是例如今年(2020)遇上嚴重缺水,10月中經濟部與農委會依《水利法》第19條宣布桃竹苗部分灌區「停灌」,直接限制了農業水灌。這種情況不是農業用水「減少」或「不足」而已,是農業用水的權力直接被政府以法剝奪,可能一滴水都沒有。

對此中水局局長陳弘凷說明,在環評審查中提出的保證,會寫進環評承諾中。若環評通過,即使未來大安大甲真的遇到缺水問題,但仍需遵守環評承諾,放水量就是不能低於生態基流量加上農作計畫用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