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事件記者梁家瑋報導
民間團體公布民間版《難民法》草案(攝影:梁家瑋)
明日(6/20)為世界難民日,台灣人權促進會與人權公約監督聯盟今日(6/19)召開記者會,公布民間版《難民法》草案,內容包括難民身份定義、審查流程、司法救濟、落實不遣返原則等;在上一屆立委任期,民團透過立委尤美女提出《難民法》版本,但因屆期不續審而功虧一簣,民團呼籲政府正視庇護需求,承擔國際責任,儘速通過《難民法》。
台權會會長周宇修表示,民眾可能對難民議題有很多憂慮、疑慮,但我們每個人都享有最低生活權利,最近因香港議題,大家較關注香港政治庇護,但台權會過去已碰到很多國家難民尋求庇護,若沒有健全法制,民間團體只能在檯面下個案處理,無法告訴當事人在台會碰到什麼狀況,希望大眾能理解《難民法》的重要性,未來法案能順利三讀。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秘書長邱伊翎說,根據聯合國難民署統計報告,全球被迫離開家園的已有八千多萬人,這彰顯難民重要性,難民議題是已是國際問題,台灣不管政府或民間社會,不適合只從中國角度來看,難民議題需要全世界所有國家一起努力。
邱伊翎說,《難民法》最早在2005年由民進黨提出,後續不管民進黨、國民黨執政都曾列為優先草案, 但過了15年,此案還是無法通過,世界上已有145個國家批准1951年的「難民地位公約」,不論歐美或日韓,甚至香港,都有自己的難民保護機制,在世界難民日前夕,國際特赦組織再度呼籲台灣通過《難民法》,國際特赦組織也會發起線上連署,讓台灣政府知道民意認為《難民法》是有必要的。
針對大眾擔心難民帶來經濟、社會、國安衝擊等,人權公約監督聯盟執行長、西藏人權連線理事黃怡碧表示,只要在《難民法》中建立嚴謹的難民資格認定,這部分問題就能解決。她舉OECD研究表示,從長遠角度來說,難民帶來人力資源與技術、應加文化多元性,對接受難民國家是利大於弊。
台權會專員林舒涵舉例,近期疫情造成歐洲各國醫療人力短缺,愛爾蘭使用醫學專業背景難民來補充醫院人手的不足, 許多難民在母國有專業技術經濟身份,若他們能來台落地深根,對台灣有重大貢獻。
今日記者會僅有時代力量立委、民眾黨立委、以及目前無黨籍的立委林昶佐參與,民進黨、國民黨兩大黨都未派員;周宇修說,感謝今天願意出席的三位立委,可惜國、民兩黨對難民議題無動於衷,難民問題是只要有人類就可能出現的現象,台灣作為世界一環,不能推到別人身上。
林昶佐說,過去幾年他的團隊不斷協助難民個案,個案與機制處理的差別,在機制建立後可在每個層次完善處理應注意事項,有好的難民機制,就能防範民眾擔心問題,並建立應有標準,否則現在都用個案,沒有標準,疑慮何時大何時小、審查時間多長,根本不確定,可能只要換個承辦人員,就有完全不同的標準;他說,應從過去個案來建立機制,才能防範民眾擔心的問題,不然不同承辦就不同標準,反而無法阻擋中國滲透。
時代力量立委邱顯智說,受迫害者中有各種人才,如美國就曾開大門迎接季辛吉、愛因斯坦、漢娜鄂蘭等受迫害的猶太人,美國海納百川才豐富戰後美國文化,通過《難民法》不是施捨難民,而是為了讓台灣文化更豐富;台灣民眾黨立委張其祿表示,多個國家都有明確難民法庭、移民法庭審理,但台灣機制卻還沒到位,難民出現是現在進行式,台灣應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追求進步人權價值,做好規劃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