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事件記者王子豪報導
CIP台灣區計畫開發長許乃文表示,2個風場預計2021年開始施工。(攝影:王子豪)
「彰芳」、「西島」2個離岸風電計畫,由CIP(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為主要開發商,在今年(2019)4月底確定得到能源局的遴選配額,並在8月16號通過環差審查。CIP台灣區計畫開發長許乃文表示,近期兩大目標,是要先通過國產化審查以及融資,預計2021年開工。
彰芳、西島兩案離岸風電計畫,由來自丹麥的CIP為主要開發商。2案在2018年1月先通過環評,今年4月底能源局公告遴選配額後,彰芳(552MW)、西島(48MW)依遴選配額修正了計畫發電規模、並調整配電海陸電纜路線等,在今天通過環保署環評大會環差審查。
許乃文表示,現階段兩大目標是通過國產化審查以及融資到位。被賦予國產化義務的離岸風電第二階段「遴選、競價」開發商,需要在11月中前送國產化計畫給經濟部審查。不過許乃文說,CIP預計會提前在8月底送件,如果盡早通過國產化審查、降低這部分的開發不確定性風險,也有助於銀行團融資意願。
離岸風電場址中,例如彰芳、西島2案較近沿岸的場址,鄰近一級保育類動物台灣白海豚的棲地範圍。在相關預防措施中,各個離岸風電開發案都在環評中承諾會有「鯨豚觀察員」。在施工打樁時,觀察員會乘觀察船隨行;並在觀測到鯨豚時,判斷是否需要停止施工。
不過中華鯨豚協會秘書長李宗翰表示,目前國內的鯨豚觀察員人數不足,能力水準也參差不齊。雖然現在海委會正在訓練一批觀察員,但僅有40人,這些人未來也不一定都能投入觀察員的工作,將難以消化之後將密集施工的遴選、競價下的諸多風場施工。
許乃文認為,國內的鯨豚觀察員機制才剛剛開始,包括人員與鯨豚觀察船,未來應該需要整合式的處理。許乃文說,離岸風電開發商間有在交換訊息,但也直言現在開發商最大的心力,都在忙著國產化計畫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