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奈米製程搶水 台南高雄餵得飽台積電嗎?

焦點事件記者王子豪、孫窮理報導

去年(2018)12月19號,環保署環評大會通過台南科學園區,台積電增設3奈米製程廠的「環境差異分析」報告,若加上前年(2017)2月通過環評的5奈米廠,預計分別需要增加5萬CMD(cubic meter per day, 立方公尺/每日)與7.5萬CMD的用水,依據水利署的估計,2031年台南用水量約為118萬CMD。若依這兩個廠用水計畫許可量計算,可能佔整個台南地區總用水量的10.6%,而整個南科的用水計畫許可量,也將佔到27.5%,水利署信誓旦旦「水夠用」,實情是否如此?我們在此做一些檢視。

前瞻挹注,台南大興水利

 

目前台南地區的用水量,大概是93萬CMD,水利署預估,到2031年,將再增加28萬CMD,並透過自來水管減漏,減少3萬CMD的消耗。依照水利署2017年的〈台灣南部區域水資源經理基本計畫第一次檢討核定本(連結),民生用水持續下降,供水需求的增加,是來自工業用水。

台南地區的用水,大致有四個來源,分別是曾文/烏山頭水庫、南化水庫、玉峰堰,以及如白河水庫、鏡面水庫等其它水源;除了白河水庫外,這些水源都來自於曾文溪流域,而曾文/烏山頭水庫的40萬CMD,及南化水庫的45萬CMD,提供了9成以上的供水。

增加水源不外兩個方法,一個是從現有的水源裡,再榨出更多的水來,再來,就是從外地調水過來。

在現有水源的開發上,最重要的就是曾文和南化水庫的改善工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2009年完成的曾文水庫不透水心層加高,去年8月,水利署核准曾文水庫蓄水滿水位提高3公尺,可以讓蓄水量增加5,500萬立方公尺,分擔給365天,等同每日可提高15萬CMD的供水量;而已經淤積不堪使用的白河水庫改善,主要是清淤,目前已經列入「前瞻基礎建設」的水環境建設,完成後,預計將會增加2.8萬CMD的蓄水量(參考)。

另外就是佔台南地區供水量6成的南化水庫,南化水庫9,500萬立方公尺的蓄水量已經十分緊迫。面對這個問題,水利署也計劃從「前瞻」補助的「曾文—南化聯通管」,引曾文水庫的水調度運用,化解南化水庫蓄水量不足的問題。

玉峰堰引爭議

此外,還有取玉峰堰水的「山上淨水廠」的改善與定位調整。玉峰堰位於菜寮溪滙入曾文溪的下游處,主要水源是曾文溪與菜寮溪的川流水。目前山上淨水廠的淨水量約為3到5萬CMD,但淨水能力不足,需要送到潭頂淨水廠再處理,而潭頂淨水廠的水源除了山上淨水廠外,另一股主要水源則是來自南化水庫,另外還有嘉南大圳南幹線,取水自烏山頭水庫農業灌溉的餘水。

水利署計畫,用「前瞻」預算,提升山上淨水廠的淨水能力與淨水量至10萬CMD,不過將同時興建自山上淨水廠到南科的供水專管,將這10萬CMD作為南科的「備援」用水。

依照水利署的規劃,山上淨水廠改善後不用再送水至潭頂淨水廠再處理,直接送至南科的「10萬CMD」是新增加出來的供水能力;不過有地方團體質疑,玉峰堰平時的水源是川流水,應該是常態的優先用水,而不該作為備援;也有環保團體擔心,設置工業專管後,在法規上將出現解編水質水量保護區的可能2907-001

不過,如果曾文溪、菜寮溪的「川流水」不足,就又得透過曾文水庫放流,補充水源。而山上淨水廠拉了專管去南科,不再供水給潭頂再處理,潭頂淨水廠要生出等量的自來水,得從另一個水源,也就是南化水庫補上差額。

其實,繞來繞去,大家都是得跟曾文水庫要水,把不透水心層加高、增加蓄水量,曾文水庫就真的能蓄到水了嗎?

曾文水庫,靠得住嗎?

曾文水庫不透水心層加高本來是「曾文水庫越域引水」計畫中的配合計畫,從高雄的荖濃溪水、跨過旗山溪(楠梓仙溪)由草蘭溪引進來,增加的蓄水量才能增加,不過2009年莫拉克颱風襲台,工程計畫範圍內的荖濃溪、旗山溪、草蘭溪等嚴重淤積,地形、地貌、水文條件大輻變化,水利署必須先進行災後維護措施,才能重新評估「越域引水」能不能繼續搞。

而爭議更大的,就是當時遭土石流掩埋滅村的小林村,正位於越域引水工程地南方。有人認為,是因為越域引水工程才導致獻肚山走山,因此地方居民也堅絕反對包括越域引水等的水源開發或聯通調度工程。

一直到去年8月,水利署不等荖濃溪水了,核准曾文水庫蓄水滿水位提高3公尺。9月傳出蓄足滿水位的新聞(參考)。不過去年8月下旬,時逢南部多處淹水的致災性超大豪雨,這樣的時間點上,曾文水庫蓄滿水位,仍難以保證未來曾文水庫的引注水源充足。水利署南水局鄒漢貴副局長表示,過去曾文水庫在豐水期都會需要洩洪,豐水期的降雨量應該足夠讓提高蓄水量的曾文水庫蓄滿。不過缺少了越域引水等川流水引注,豐水期一過,曾文水庫就得開始吃老本了,未來豐水期是否真的有足夠降雨補注、增加的蓄水量是否足夠支應枯水期的水量,或是需要其它水源引入工程,恐怕還需觀察。

曾文水庫不一定靠得住,那只有指望從外地調水來了,這個所謂外地,就是高雄,高屏溪在枯期缺水、水量太大時又可能有濁度過高的問題,現有的「南化水庫—高屏堰聯通管」是從南化水庫提供最大50萬CMD的原水,到高雄重要的自來水取水口:高屏溪上的高屏攔河堰,現在水利署的「台南高雄水源聯合運用調度」計畫則是再從高雄高屏溪水系,透過淨水廠處理後的自來水系統,送最大20萬CMD的清水到台南。

未能開發的水利設施

民生用水需求下降的情況下,水利署絞盡腦汁調水,為的就是持續暴增的工業用水需求。台南9成左右的水源來源,扣連著曾文水庫的蓄水量。參閱2009年的「曾文水庫越域引水計畫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核定本,當時蓄水量還有59,550萬立方公尺的曾文水庫,說道「平均三年才有一次滿庫」。

10年後,由於淤積嚴重,即使心層加高,蓄水量也只有51,002萬立方公尺(參考)。無論是南水局樂觀預期曾文水庫豐水期水量,或是在有效容量下降下確實能滿水位,回到當年提出心層加高計畫時的規劃,儘靠自然降雨作為水源仍是吃緊的。

荖濃溪、旗山溪、草蘭溪等河川,在莫拉克風災後,復原的速度不如水利署原先的預期。鄒漢貴說,在重新評估「曾文越域引水計畫」前,需要先等相關河川的復建完成,最少也還要兩三年。

那能從高雄擠出一些水給台南嗎?高屏溪一樣有枯水期的問題,在缺水時高屏溪與南化水庫同樣缺水,枯水期能如何達到聯合調度恐怕也不是簡單的事。而高屏溪流域本身,別說美濃水庫、高屏大湖等大型水利建設了,光是去年小小的手巾寮深水井計劃,就引發「搶水」的抗議,如果要重啟美濃水庫,爭議更大。

至於高屏大湖計畫也受到地方居民強烈反彈。在高屏大湖計畫擱置的期間,水利署曾提出過設置「滯洪池」的計畫,由於一樣要徵收土地,滯洪池位址又與原本高屏大湖位置重疊,地方居民認為是高屏大湖計畫以滯洪池之名借屍還魂,仍然強烈反對。

日前全國治水檢討會議上,水利署介紹了一則國外的案例,不徵收土地,而以簽定契約,平時仍作為農地、水患時才作為滯洪用地2907-002。高雄市水利局則主動提議,可在吉洋進行這種模式的可行性評估。

高雄市水利局不想捅「徵收土地」和「大型蓄水設施」的馬蜂窩,不過若不徵收土地,就更明確將滯洪與蓄水劃分開來,不可能蓄水、作為供水水源了。扣除掉這些大型水利建設,南部枯水期,水夠不夠用,恐怕還得等著看。

註解
  1. 依照《自來水法》第11條,自來水水源區劃定為水質水量保護區後,將有諸多避免傷害水質的限制。不過山上淨水場建設牽至南科的供水專管後,依照2015年修訂的《水質水量保護區劃定、變更及廢止作業要點》第3條2項,若自來水的供水對象不是家用或公共用,即使是取水水源區,也符合劃出水質水量保護區範圍的條件。

  2. 全國治水檢討會議上,水利署提出國外案例,以契約方式一次性支付20%地價金額,但不徵收土地,不設永久性滯洪池,平時仍作為農地使用,只有在水患發生時才使用該地滯洪,並另補貼農民損失。高雄市水利局毛遂自薦,建議水利署可在吉洋進行此方案的可行性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