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再撐四個夏天 大林5號機延役 環評初審通過

焦點事件記者王子豪報導

大林電廠。(圖片來源:Wikimedia

昨天(1/23)環保署專案小組審查通過大林電廠5號機延役,除役時間由今年(2019)6月30號,延至2022年12月31號。大林5號機於1974年上線服役運轉至今45年,裝置容量500MW的老單循環燃氣機組。為了達成行政院「備用容量率15%以上」的政策目標,還將多撐4個夏天。

大林電廠原有6部發電機組,其中舊的1、2號燃煤、3、4號燃油機組已除役,新增新的1、2號超超臨界燃煤機組,其中新1號機在去年(2018)2月開始運轉,新2號機已完工,預計今年6月可取得電業執照。舊5、6號機為燃氣氣渦輪機組(未加裝蒸氣發電機,非複循環機組)。

5號機原訂今年除役,但台電擔心備用容量率無法維持15%以上,希望延至2022年再除役。專案小組第一次初審會議,建議修正後通過,要台電補充說明大林電廠空汙減量的措施與時程,及老舊5號機的安全評估,待之後環評大會作最後決定。

「備用容量率」是指「最大發電容量」對上「最大用電時段」,計算出的供電充裕度,用來評估全國供電是否足夠(參考)。雖然依照《電業法》第27條第3項,電業管制機關應訂定「備用供電容量之內容」等的相關辦法,但目前相關辦法尚未訂立。現在「維持備用容量率15%以上」的說法,僅為行政院相關發言的政策目標。

在去年(2018)前大半年,台電與能源局提供的發電機組「新增除役表」上,大林5號機都仍在訂在2019年除役。直到12月,因應台積電3奈廠的南科環差案上,能源局提供的新增除役表才將大林5號機延至2022年除役。

台電評估,大林5號機裝置容量500MW,約影響備用容量率1.3%左右。依照能源局在南科環差上提供的備用容量率評估,即使大林5號機與通霄4、5號機2896-001都延至2022年除役,2021年的備用容量率仍只有15.8%2896-002。台電表示,若大林5號機無法延役,恐怕發生備用容量率不足的問題。

若設定「備用容量率15%以上」為前題來看,參照目前版本的新增除役表,將大林5號機與通霄4、5號機延至2022年除役後,才維持2021年15.8%的備用容量率。若不作這3個機組的延役規劃,除非能有新增的機組能提前上線,否則只能讓協和1、2號燃油機組延後除役,甚或是核二廠延役。

若要維持備用容量率,除了供電的機組端以外,另一個可能則是降低用電尖峰負載,也就是降低用電需求。不過在目前的產業發展規劃下,供電、大規模需電的開發案往往採取「分進合擊」、「先上車後補票」的方式闖關環評。

例如去年12月19日第345次環評大會上,為了增設台積電3奈米廠,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表示供電無虞,此為說服環評委員同意通過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當天能源局提供的電力評估的規劃,即包括了尚未通過環評的大林5號機與通霄4、5號機延後除役。昨日(1/23)大林5號機延役環差上,台電則拋出備用容量率不足的問題,初審會議上環評委員也同意通過,算是補上經濟部承諾的第一筆欠債2896-003

以台積電為例,近期兩個大型開發案為2017年初通過的5奈米廠,及2018年底通過的3奈米廠。5奈米廠計畫今年試產、2020年開始量產,700MW的用電需求正壓在備用容量率緊迫的2019年。3奈米廠用電需求880MW,則預計在2022年量產。

依照能源局提供的未來備用容量率數字,在2021年15.8%後,另一個更緊迫的是2023年的15.7%。若用電需求如同預估,例如台積電3奈米廠上線量產,2023年可能將是下一個供電緊張的時間點。還在環評中、預計在2023年上線的興達電廠新燃氣1號機,以及預計該年除役的機組:核二廠2號機、以及興達電廠舊的1、2號燃煤機組除役,可能在備用容量率的需求上相互牽動著,並影響全盤的能源規劃。

 

註解
  1. 通霄電廠4、5號機,原訂2020年除役。同樣在去年南科環差案上出現的新規劃,延至2022年除役。

  2. 能源局2018/12/19提供的備用容量率預估:2019年16.0%、2020年16.1%,2021年15.8%,2022年16.5%,2023年15.7%,2024年16.9%,2025年17.1%。

  3. 345次環評大會提出「供電無虞」的電力評估中,尚未通過環評的計畫,還有2021年的1座民營電廠,以及興達、台中、協和電廠。請參考文末新增除役表斜線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