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定位不明拿勞工開刀 華視工會反逼退

焦點事件記者王子豪報導

工會在3天內收到2百多名連署,反對在自願優退後可能的裁員。工會認為,經營不善的主因是政府公廣政策不善、公司節目政策不明。(攝影:王子豪)

華視內部今年(2018)再度提出人力精實計畫,預計減少80名正規人力,並傳出管理階層提出「限期」的優離退方案,令員工擔心期限8月15日之後,若離退人數不足高層預期人數,華視是否會強制進行資遣。華視企業工會8月8號召開記者會,認為穩定的員工是媒體業長遠發展的基礎,經營團隊經營不善卻拿員工開刀,是背道而馳。並認為華視經營不善的主因是華視所屬的「公廣集團」定位不明,政府缺乏完整的公共媒體政策。

工會指出,從近8年的財務報表來看,虧損最高的2016年,人事支出卻第3低;人事支出第2高的2010年,虧損卻是近8年最低,表示人事支出根本不是華視虧損的主因。但華視自2006年加入公廣集團, 12年來卻進行了6次人事緊縮政策,不只無法解決真正虧損原因,更是為了短期美化財報,卻造成人才外流的殺雞取卵之舉。工會秘書任君翔表示,以電視台現在的規模,人力不可能降低,精減人力的結果就是擴大採使用定期契約,甚至是用承攬把勞務外包出去,最後造成勞動環境劣化,同時影響媒體產製的品質。

工會表示,華視2006年加入公廣集團,但政府既未有規畫完善的政策方向,且如政府買回民股等許多公共化的措施也未落實,正是造成華視經營困難的主因之一。工會舉例,華視並未如同公視獲得政府預算捐贈,卻又被限制不得參與部分商業行為,例如酒類廣告等。工會同時指出,華視加入公廣12年來,更換了9位總經理,更使得節目政策難以規劃與延續。

台北市產業總工會理事長鄭雅慧表示,台灣的「公廣集團」是有名無實。以華視為例,董事長人選總是受政治力介入,電視台的經濟來源要自己想辦法,與公廣內其它媒體的資源又無法整合,不只自己的定位不清楚,也無法做更好的發揮。若沒有完整公共媒體政策的規劃,根本不可能落實廣播的公共性。

華視工會理事長馬履芸表示,工會並不反對優離退方案,但公司必須保證自願退離、不強迫的原則。同時要求公司應收回「人事精實計畫」,不得裁員或減薪。對華視的未來,公司也應提出節目政策的規劃並向工作同仁公告。而政府也應履行過去的承諾,將華視在外的民股買回,落實華視的公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