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事件記者侯百千報導
鹿鳴堂。(攝影:侯百千)
台灣大學校園內的「鹿鳴堂」原訂於昨天(7/12)拆除,但文資團體組成「搶救台大鹿鳴堂陣線」,趕在拆除前一天(7/11)向台北市文化局提出新事證,今天(7/13)上午文資委員討論後,指出鹿鳴堂的前身「僑光堂」時期的公共價值與歷史意義,是沒有在之前被討論過的,所以決定即刻起對鹿鳴堂重啟審議;文化局副局長田瑋強調,審議重啟時會再進行價值辯論,並不代表現在鹿鳴堂就具有文資身分,但在審議完成之間,鹿鳴堂就屬於「暫定古蹟」,台大不得進行拆除。
田瑋表示,今日新事證諮詢會中,委員就建築特色、建築師、歷史事件進行討論,還是認為建築特色與建築師的部分,依然不足以列為新事證,但從歷史角度上,的確有兩點值得重新討論,第一點是過去鹿鳴堂在還是「僑光堂」時期,僑生活動於此處的歷史意義,第二是在當時,它是除了中山堂外,台北市少數重要事件發生的公共空間。
他說,文資委員委員對於以上兩點多有認同,且在過去文資審議過程中的確未被討論過,因此將其列為新事證,文資審議的程序預計在半年到1年內完成,未來會在審議期間針對新事證,再進行價值辯論。
鹿鳴堂是台灣大學校內建築,1968年五月落成啟用,現在已有50年歷史,鹿鳴堂過去為僑務委員會興建的「僑光堂」,當年所在地也並非台大校區,早年台大以興建校舍為名,徵用許多的週邊土地,卻沒有那麼多經費蓋那麼多校舍,而有了許多閒置用地,因此許多政府單位跟台大商量租借土地,由單位自籌經費興建地上建築物,並在合約中載明,歸還土地時會連同建築一起移交給台大,當時的「僑光堂」就是其中之一。
「僑光堂」主要用於經營海內外僑生業務,不時舉辦各種大型活動;一直到1996年僑委會遷出後,才由台大收回使用,更名為「鹿鳴堂」,一樓作為餐飲區,二樓則是台大劇場。
經過50年風霜,鹿鳴堂現在已年久失修,屋況不佳,滲水問題嚴重,台大有意對其進行拆除,並興建成有複合功能的新大樓;去年(2017)7月,台大就向台北市政府申請拆除執照,意圖拆除,但當時文化局啟動文資審查;9月,做出「不指定古蹟、不登錄歷史建築」決議,並建議台大未來「以設計手法保留部分構件,或將建築元素納入設計意象。」台大於是決定在今年暑假期間執行拆除作業,從7月12日開始,預計60天內完成。
「搶救台大鹿鳴堂陣線」成員,同時也是這次新事證的提報人林怡君指出,台大事前溝通不足,許多台大學生知道消息之後都相當震驚,而團隊知道鹿鳴堂要被拆除的消息後,就徹夜搜集資料,並從文化部國家資料部搜尋到兩百多張老照片,發現該地舉辦過全國第一次書展、藝術展覽外,許多重要的國際會議都曾在此舉辦,是當時除中山堂外,少有的公共空間,具有相當歷史意義。
林怡君說,這次鹿鳴堂的案子相當驚險,團隊在3天前才將厚達17頁的新事證送件,得以在這次暫時搶救下鹿鳴堂,而現在也僅是將戰線拉長,鹿鳴堂的命運還未定案,未來團隊將以演講、導覽等方式推廣,希望讓更多大眾可以了解鹿鳴堂過去的歷史意義,共同將其保留下來。
林怡君指出,在僑光堂時期,該地曾經舉辦過多次藝術展與國際會議。(提供:林怡君)
下午,工人將鹿鳴堂內部的校方物品移出。(攝影:侯百千)
已進駐台大的工人表示,目前他們已依校方要求暫停拆除作業。(攝影:侯百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