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選址困難 「先建後遷」講空話 在地居民:無法遷就關廠 

焦點事件記者王子豪報導

經濟部「先建後遷」的政策,由於選址困難,造成龜山桃園煉油廠遷廠的時程一直延宕,引起立委及環團的抨擊。(攝影:王子豪)

位於桃園市龜山區的中油桃園煉油廠於今年(2018)1月29日發生火警後,地方對於「遷廠」要求的呼聲更加強烈,不過在經濟部「先建後遷」的政策下,找不到新的廠址,就沒有辦法遷廠,6月22號,在時代力量舉辦的公聽會上,遭到強烈質疑,居民要求若無法遷廠就關廠;不過遷廠或關廠問題,事涉中油桃煉員工工作權問題,「先建後遷」與否,也引發環境與勞工間的衝突。

桃煉在1970年籌畫建廠,早期四週十分荒涼,後來隨著桃園煉油廠、高速公路的建設,人口逐漸密集。現今方圓5公里內,約有70萬居民。2003年,時任經濟部長的林義夫曾經承諾遷廠,當時列出了三個可能的遷廠地點,卻無法取得居民同意,使得遷廠承諾跳票。今年初的事故後,遷廠聲浪再起,桃園市政府也表示將著手都市計畫變更,限期十年逼迫煉油廠離開桃園。

桃煉是台灣北部用油的主要來源,桃園市汴洲里里長楊鑫坤認為,南油北送、或是進口汽油,都可以作為北部用油的來源,要求中油提出「遷廠」或是「關廠」時間表;桃園在地聯盟理事長潘忠政認為,煉油廠的問題,與大潭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問題非常相似,都是浮報需求、消極尋找替代方案,而宣稱不得不建廠,他認為,目前政策推動電動車,未來車輛用油還會大量減少,他不希望煉油廠留在桃園。

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副主委吳豐盛回應,經濟部的立場非常明確,由於桃園地方居民的反對,經濟部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遷走桃園煉油廠。但在追問下,吳豐盛表示確實在選址上有很大的困難。立委徐永明認為,中油花了十幾年也無法完成桃煉遷廠,現在不應再提遷廠,而是該提出「關廠」計畫。

除了北部供油需求與地方居民反對的矛盾外,桃園煉油廠存遷與否的問題還牽動了勞工的工作權,當年林義夫簽下「原則同意遷廠」承諾時,提出「先建後遷」,當時桃煉的中油工會六分會極力反對;但後來並未如期遷廠,工會的立場也轉變為堅持「先建後遷」。

而華航企業工會提名,將參選明年(2019)桃園市長選舉的華航工會秘書長朱梅雪在接受記者訪問時,也表示支持「先建後遷」,他認為北部需要煉油廠,也一定要保障勞工的工作權。他說,桃煉最大的問題是位處人口密集區,而令工安意外的影響大增,因此認為應該遷廠。朱梅雪認為比起發電廠,桃煉的污染並不算嚴重,一定找得到遷廠地點,遲遲找不到遷廠地點,是「經濟部沒有認真積極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