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2022/1 CSIS「充實印太經濟框架」摘要

【貿易便利化】

印太區域中小企業佔就業六至七成,但直接出口僅佔35%或更少,貿易便利化使成本降低,可以增加國際貿易量(也與供應鍊穩定有關)。

可能的作法:基礎建設、技術原著、數位化、單一窗口、減少法規中不利的影響…等。

【數位經濟與技術標準】

沒有全球公認的,對於從網路攻擊,到侵權的風險風險管理,以保障數位經濟安全與成長的規則。

數位協議的內容,應縮小數位落差,促進小企業、女性和少數族裔企業家、零工以及其他在數位經濟中獲得便利及機會,使他們更大程度地融入數位經濟。

強調數位技術在提供基本醫療保健的作用,特別是針對服務不足的患者;具包容性的數位協議既是經濟上的,也是政治上的當務之急。

【供應鏈彈性】

Covid-19 疫情、地緣政治衝突造成全球供應鍊的緊張,供應鍊議題的重點,在定義關鍵供應鍊與資訊透明及共享,建立壓力測試及預警系統、建立聯合庫存與商品戰略儲備。

美、日、澳等先進國家協調發展金融項目,以確保獲得關鍵原材料和關鍵礦產。包括用於道路、機場和港口的基礎設施投資。

對中國:如歐盟 3,410 億美元的公私基金支出,包含用於建設新的可持續基礎設施,以對抗中國在非洲的影響力、透明、可信和可持續的供應鏈標準:禁止進口源自強迫勞動或非法採伐的產品。

【減碳與清潔能源】

增加對具有環境修復能力和減緩氣候變化效益的技術的投資、擴大區域碳補償市場(如澳大利亞主導的印度-太平洋碳補償計劃)、減少對中國的煤炭運輸、鼓勵承諾增加環境商品和服務的市場准入,參與和領導 WTO 「環境商品協定(EGA) 的重新談判。

【基礎設施】

美國政府提出「重建更美好世界(B3W)」倡議、2019 年,G20 商定了「質量基礎設施原則」;更應尋求在透明度方面做出更深入的承諾,如公開政府合同,或至少公開相互共享合同信息,以區別 「一帶一路」常見的不尋常的保密條款等不透明的方法。

應包含關可持續發展的相關承諾,包括財務、環境和社會的所有意義,包括要求對基礎設施項目進行生命週期成本評估、禁止新建燃煤電廠、承諾提高工人權利,以及要求社區協商、性別平等考慮…與中國在「一帶一路」項目形成鮮明對比。

【工人標準】

強迫勞動和人口販運是印太地區長期存在的問題。根據國際勞工組織《工作權利宣言》和USMCA 中的勞工標準,IPEF 應將勞工作為核心問題納入框架的其他要素。

提高該地區的勞工標準和規範、尋求具體承諾,不阻止公司和非政府組織分析和證明其供應鏈參與者的勞工實踐狀況的工作。

【其他】

出口管制、投資審查、稅收和反腐敗。這些都是值得與區域合作夥伴討論的話題,另一組問題也是如此:補貼,包括跨國補貼,以及國有企業。但同樣,拜登政府需要為印太夥伴,特別是欠發達國家提供切實的利益,以贏得他們在這些領域接受美國偏好的規則和標準。

充實印太經濟框架(Filling In the 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