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新竹喝好水公投

2021年底,台灣大部分民眾進行四個全國性公投,只有新竹市市民有第五個地區性公投:喝好水公投主文。最後同意票13萬1816票,超過不同意票,且超過8萬9271的同意票門檻,成為全台唯一通過的公投參考

公投源起

這項公投源起於2017年。在水情正常的情況下,流經新竹縣、市的頭前溪,每日可供應50萬噸的水,占新竹縣市每日自來水用量約九成參考。但頭前溪上游卻有多重污染源,新竹縣竹東鎮有一座垃圾掩埋場,垃圾滲出水後與為減少蚊蠅孳生的殺蟲劑,可能會隨著雨水流進掩埋場下方的沙坑溪,並匯入頭前溪參考

此外,頭前溪流域遍佈各式水泥業、半導體業工廠,頭前溪上游支流鹿寮坑溪旁的五華工業區,1990年代開始有半導體工廠進駐,這些工廠多缺乏污水處理設施,部分廠商會將廢水直接排進溪流。而根據環保團體的調查,五華工業區排放口附近的田螺,螺殼上檢驗出「鎵」,可能來自「砷化鎵」這種半導體原料參考

因工業廢水只要符合放流水標準,就可合法排放,但跟灌溉水、飲用水的水質標準相比,放流水標準更為寬鬆,舉例來說,「鉬」的放流水標準容許量為每公升0.6毫克,比灌溉水及飲用水標準高8到60倍,而「砷」的放流水標準,也高出灌溉水、飲用水標準10到50倍。這也造成在取水口上游排放的工業廢水,雖符合放流水標準,但仍可能對飲用水、灌溉水帶來污染參考

五位新竹媽媽在2017年的時候發現,頭前溪上游這些垃圾山、工業廢污水及生活廢水會直接排入溪流,使得下游取水口取的水是遭受污染的。這也促成他們組成「我們要喝乾淨水行動聯盟」(簡稱「聯盟」),推廢污水管制。

公投推動

聯盟先是在2017年發動「我們要喝乾淨水」線上連署,獲得2.5萬人響應, 2018年開始舉行記者會,並向監察院舉發「工業喝好水、人民喝廢水」。因他們的倡議,新竹市長林智堅持諾積極向台水調度水源,石門水庫可每日調撥20萬噸水給新竹,監察院也糾正了新竹縣政府參考

但對他們來說這些仍不夠,石門水庫的水不可能天天撥給新竹,根本之道還是必須從源頭改善新竹水源。而在2018年九合一大選時,雖然縣市長、議員候選人都有承諾,徹底解決新竹水源問題,但選後卻未見具體行動,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決定自行推公民投票。

但源頭是在新竹縣,未來從新竹市開始推公投呢? 一方面是他們覺得,若新竹市通過廢污水管制自治條例,最後可能是營建署、水利署下來處理廢污水管線等問題,就有機會縣市一起做,再來則是新竹市公投門檻比較低,先通過新竹市公投,形成一定民意壓力後,下一步再鎖定新竹縣參考

目前《公投法》參考中,有明確規定全國性公投的提案與連署人數,提案人數是選舉人總數萬分之一以上,連署人數為選舉人總數百分之一點五以上,地方性公投的部分,則授權各縣市自行訂定之。新竹市的部分參考,提案人數為選舉人總數萬分之一以上、連署人數為選舉人總數百分之一以上,也就是說,標準反而略低於全國性公投。

但新竹縣在2020中通過的公民投票自治條例參考,裡面的提案、連署人數卻都高於中央,提案人數要到選舉人總數千分之五以上、連署人數要到選舉人總數百分之五以上,這也造成聯盟在新竹縣公投更加困難。再加上新竹市面積遠大於新竹市,要複製新竹市的公投連署模式有所困難,聯盟在2021年2月開始在新竹縣連署,但到年底僅收集到200多張連署單參考

相反的,新竹市公投推動卻進行的相當順利,連林智堅都參與公投連署,甚至在公投辯論時,出現罕見的「沒有反方」的情況,最後在2021年12月18日,新竹市順利通過「喝好水」公投。

公投之後

公投通過後,林智堅公開表示他支持公投喝好水的主張,市府也隨即啟動相關修法程序,並在2022年4月16日通過《新竹市廢水及污水排放管理自治條例》參考。自治條例中明訂,不得排放廢水及污水於取水口上游,這可說比聯盟原先要求的「專管回收」的層級還要高。

但麻煩的是,就算新竹市規定取水口上游不能有廢污水,但工廠排放多在新竹縣,而新竹市的自治條例管不到新竹縣,新竹縣長楊文科卻直說喝好水是「假議題」,頭前溪水質良好,民眾不用擔心參考。 而聯盟的目標,則是在新竹縣繼續推公投,希望能從源頭解決新竹水的問題,讓民眾能喝好水。

 

 

您是否同意,新竹市應訂定,廢污水管理自治條例, 明定工業廢水、醫療廢水及其他事業廢水和污水,應以專管回收,不可排入飲用水取水口或灌溉水取水口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