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綿是纖維狀的天然礦石,具有延展性,因其具有耐磨、耐腐蝕等特性,廣泛被使用於工業用途中非常廣泛,包含與水泥混製成石綿水泥瓦、水泥管、製作隔熱放火片、絕熱填充材料等;人類使用石綿最早可追溯到古埃及,隨著18世紀中葉工業革命,石綿開始被大規模開採與使用,直到1970年代,石綿的製癌性被確認,西方國家開始立法管制石綿,但目前俄羅斯、中國等國家仍持續開採石綿礦。
石綿暴露可引起包含石綿肺症、肺癌、惡性間皮瘤、喉癌、卵巢癌等疾病,其中罕見、致死率極高的惡性間皮瘤,與石綿曝露高度相關,推估男性的惡性間皮瘤有九成以上比例可歸因於石綿曝露,但因潛伏期長,患者往往在接觸石綿後數十年後才出現病症,使得此因果關係明確的職業病容易遭忽略。
若以國際經驗來看,石綿疾病是人類工業發展史中罹病人數最龐大、也是最錯綜複雜的職業病,據世界衛生組織推估,全球目前仍有1.25億人口工作中暴露於石綿粉塵,每年有超過10萬勞工死於石綿相關疾病。
台灣在工業化過程中也大量使用石綿,過去台灣石綿工廠林立,廠內勞工、附近居民常暴露於高濃度石綿粉塵中;台灣也曾是世界拆船王國,船體、管線包覆的石綿保溫材料,是拆船工人的石綿暴露來源。目前台灣雖已禁用大部份石綿產品,但石綿暴露仍是現在進行式,許多舊的石綿建材、建物仍在台灣隨處可見,每當房屋裝潢、建物拆遷時,都可見到石綿飛揚。
依台灣石綿消耗量與流行病學潛伏期推估,台灣應有不少石綿疾病,但在勞保職業病給付上,石綿肺症及其併發症案例數每年多不超過5位,癌症件數每年平均不到10例;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透過個案訪談,認為多重因素造成石綿職業病被隱形了,其中包含石綿疾病潛伏期長,發病時許多罹病者早已退勞保、大多罹病者不了解職災補償制度、現行勞保制度使石綿職業病患者無法申請補償等。
資料來源:
社團法人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 《致命粉塵:石綿疾病,工業發展史中的職業病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