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島鏈為二次戰後冷戰期間,美國為防堵亞洲共產勢力,在東亞諸島上的政治、經濟、軍事部屬。具體的地理構成為,以台灣為中心點,北起日本、沖繩、台灣、菲律賓,南至大巽他群島以及新加坡的鏈狀島嶼帶,朝鮮半島的南韓偶爾也被視作島鏈之一。
此島鏈為美國國務卿杜勒斯(John Foster Dulles)的構想。歷史地來看,島鏈北端有《美日安保條約》,約定遠東一帶,即菲律賓以北和日本及其周邊地區、韓國及台灣所轄區域,一旦出現干擾和平與安全的事態,可動用武力;島鏈南端,有美菲《增強防務合作協議》,負責大巽他群島以及南海一帶的海域;至於新加坡所在的麻六甲海峽,為重要的海運咽喉。如此一條龍地部屬,便形成一條防線。
一直以來,不斷有中共欲突破島鏈封鎖的傳言。2013年7月24日,中國海軍穿越日本周邊海峽前往西太平洋訓練,被部分媒體解讀為「突破第一島鏈的封鎖」。2015年3月30日,中國的「轟六K」轟炸機,同樣經巴士海峽赴西太平洋開展遠海訓練,並於當天返航。一年半下來,海空兩軍兩次挑戰島鏈封鎖,並預計未來的軍事長途訓練會常態化。
面臨挑戰,也有消息指出,美國欲將第一島鏈後縮,將太平洋軍事重心放在處於第二島鏈的關島,「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但,並不會因此放棄日本的軍事基地。
不過,對此中國解放軍少將張召忠認為「第一島鏈不是火車,一節車廂斷了,整列火車就斷了」、「中國在和平時期通過第一島鏈成為常態,並不能說戰時就可以毫無阻擋地通過第一島鏈,這是兩個概念」。意即,即便中國突破第一島鏈,並不等同於中國就在太平洋取得優勢,美國仍可將軍力集中至關島。島鏈部屬仍是極為有效的。
參考資料:
- 2014/10/08 中時電子報〈美國第一島鏈後縮 不放棄日本軍事基地 〉
- 2015/04/04 聯合新聞網〈「轟」出第一島鏈 陸展戰略意涵 〉
- 2015/03/31 大公資訊〈中國空軍首破第一島鏈 經巴士海峽赴西太訓練 〉
- 2013/10/23 香港文匯網〈南海艦隊突破第一島鏈實兵演習 〉
- 2015/03/04 華夏經緯網〈張召忠:第一島鏈不是火車 中國戰時未必能突破 〉
- 百度百科〈第一島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