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改革方案」是馬英九擔任總統任內的18%改革方案,是對扁政府任內的「95年改革方案」的持續修正與改革。
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該年12月關中接任考試院院長,就任當天即預告年金改革,「避免退休所得超過薪資所得」,且「絕對不會肥高官瘦小吏」。2010年8月,「合理退休所得方案法制化」下,所得替代上限為年資25年以下75%,之後最多累計到95%,到了2010年10月底,馬政府的「99方案」在考試院院會通過,此時在職所得的定義變成「本俸的兩倍」,並在2011年1月1日正式實施。
【99方案公式】
「在職所得」這個分母變成「本俸兩倍」,但高階公務員的在職所得,因為本俸加上加給、獎金可能高於兩倍本俸,這時月退俸佔兩倍本俸的比例高,所以能領到的18%減少,而中低階公務員的在職所得則不到兩倍本俸,月退俸比例低,即使所得替代率降低,但18%利息還是增加。??
99方案比起95方案,雖沒有明顯「肥高官瘦小吏」的現象,但中高階層公務員每月可領到的優存利息卻整體增高,當時輿論強烈抨擊「18%優存復活」。
輿論壓力下,考試院又重新提出「100年再調整方案」,在原「99方案」的算式下,加入新的算式,取較小者:
【100方案公式一】
【100方案公式二】
100年再調整方案,高階公務員用公式一,中低階公務員則用公式二,改善了99方案優存利息增高問題,暫時平息2005年至2011年間18%改革爭議,最後看起來是融合了99方案、95方案。
95年的改革確立了制定「所得替代率上限」的這個基調,所得替代率僅是相對的數字,制定了固定的上限,於是「退休所得」與「在職所得」的定義就變得很重要,以往魔鬼都藏在這些分子、分母的細節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