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部於2015年3月18日,提出一份加入亞投行的評估,指出台灣加入後可為區域基礎建設投資作出貢獻、避免邊緣化。且未來亞洲區域加速都市化,若投入基礎建設,可在貿易、醫療、資訊、環保等方面獲得商機。而亞投行亦提供保險公司龐大資金回報週期長、收益穩定的投資標的。惟亞投行為美方抵制,加入亞投行恐影響加入TPP及TIFA談判,也擔心對台日關係,以及日本主導的亞銀參與角色與地位產生影響。
經濟部並研判各國加入亞投行的因素,認為其中國家發展的歷史優勢,是促使英國積極加入亞投行的重要原因。英國希望強化與中國的關係,擴大在人民幣交易及中國與亞洲市場的影響力,且亞投行創始國中有許多過去英國殖民地(大英國協國家)。
對於韓國,「一帶一路」區域,則是重要市場。加上中國積極建設「寮泰馬新」高速鐵路,韓國可以掌握中小城市支線,及火車站週邊市場開發商機。2013年,中、韓、緬、印度四方共同完成中緬天然氣管道,韓資在緬開發天然氣,現在這些國家都已加入亞投行,韓拒亞投行機會不高。
至於美方反對的原因,經濟部認為,是對亞投行管理標準的憂心,以及中國擁有主導權,貸款不符合多邊開發銀行所採取的環保及社會標準。舉例來說,目前世銀與亞銀都已不再貸款與燃煤發電廠,但包括印度等國家都表示將繼續興建燃煤電廠,亞投行的貸款,將使多邊投資銀行的環保限制規範失效。
- 2015/03/18 經濟部〈我國加入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 (AIIB) 之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