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子豪
賴清德、候友宜、柯文哲三組總統候選人皆已提出能源政策。以2030年的能源配比來說,在天然氣、再生能源的差異並不大,天然氣45%到50%、再生能源27%到30%。最大的差異,在於現有核電機組是否延役;但對於長期的核電立場,卻又都有模糊之處而趨同。
三陣營皆有提出2030年的能源配比,這也是總統若連任8年(2024到2032)可被檢視的目標。賴清德為50%天然氣、30%再生能源、20%煤。侯友宜為47%氣、27%再生能源、14%煤、12%核能。柯文哲為45%氣、30%再生能源、15%煤、10%核。
製圖:王子豪
三人在天然氣、及再生能源的部分,差異並不大。賴清德延續蔡政府2025年天然氣50%政策,2030年仍維持50%。侯、柯則更像是為了與民進黨作出差異,而強調「氣不過半」,但也就只是略為降低至47%、45%。三者的再生能源配比,則介於27%到30%;主要的差異,在於是否納入核電使用?賴表示不會延役核一、二、三;侯表示將延役核一、二、三;柯表示會延役核二、三。
針對核四,賴清德以「公投已否決」回應;侯、柯則表示「體檢後再評估」。以國發會淨零路徑與策略中,預估2021到2030年的電力消費成長率2.6%;核四裝置容量2.7GW、容量因素為90%,年發電量為213億度估算,侯主張的12%比較可能是「核一+核二+核三」,但沒有核四的情境。柯的10%則有可能是「核二+核三」或「核三+核四」的情境註釋。
國發會2022年3月公布之「臺灣 2050 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2021年電力需求2,712.5億度,預估2021到2030年成長率2.6+-0.1%。依此計算,2030年電力需求為3,387.5到3,447.5億度。
侯主張2030年核電佔比12%,即約406.5到413.7億度;柯主張10%,約338.8到344.7億度。
以核電容量因素90%計算,年發電量核一約100.3億度、核二155.3億度、核三150億度、核四212.9億度。
除了對既有機組是否延役以外,三人對於核電的立場,則各有模糊之處。
民進黨過往主張廢核。但賴清德在5月時,一度透露保持核電「緊急使用的可能」意向。在政策發布會上,賴清德強調不使用核電「沒有意識型態的問題」;並在表示「公投已否決核四」之餘,又表示「如果未來新技術能解決安全、核廢料問題,我相信社會會接受的」。
國民黨群眾有更高的支持核電意向。但侯友宜長年身任新北市長,而核一、二、四位於新北市,為地方居民反對的鄰避設施,這使得侯友宜過去對核能的態度相對保守。在國民黨內出線後,雖然表態在確保核安、能處理核廢的情況下,支持核電來減煤,但在新北市對核一、二乾貯設施的爭議上,仍卡著不放行。這將成為核一、二能否實質延役的關鍵。
柯文哲則將核電描述為「輔助過渡」的角色。柯文哲為2014年318運動後興起的政治人物,在卸任台北市長前,多有反核的言論註釋;但到開始問鼎總統大位後,才因「維持電力穩定是首要目標」轉向。民眾黨興起後,吸引各路人馬,雖然也有一些長年的反核者,但目前民眾黨及其支持者為擁核派佔多數。
另值得留意的是,侯、柯雖然主張現有核電延役、重新評估核四,但對於更未來的核電想像,卻未提及增建傳統大型核電機組,而是把冀望擺在「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Small Modular Reactor)、核融合…等發展中的技術。這些發展中的「新技術」,例如美國正在大力外銷的 SMR,放在賴清德的語境中,似乎也是他「相信社會會接受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