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影片錄影的時間是5月25號,我們前往G7廣島峰會採訪的子豪、碧薇和郁婕已經回來,除了現在已經刊出的報導和解讀之外,還有主要是廣島核爆受害者的訪問,稿件整理之後,還會陸續刊出,敬啟大家期待。
今天想要來跟大家聊一聊,在G7峰會期間,5月18、19兩天,中國與中亞「五個斯坦國」召開的「中國中亞峰會」,它的實質效用,可能還要再觀察,今天我想從一個比較歷史綜切面,整理一下它「對內」和「對外」象徵的意義,以及隱藏,或者說,也已經隱藏不了的矛盾。
G7峰會的採訪,我覺得就連我沒有去,留在台灣支援、配合的人,都覺得收穫很多,這一次三個人,五天四夜的行程,在非常節省的情況下,花了大概12萬,回來之後,已經讓我們的財務捉襟見肘,存款要發不出薪水了,不過,我想這些工作,也正是我們存在的價值,再窮還是得做,而且要繼續做,所以再拜託大家捐款支持。
大唐榮耀
中國中亞峰會,今年是第一次辦,之後計畫每兩年一次,一屆由「中國」辦,下一屆就由「中亞五國」辦。今年因為剛好跟G7峰會時間是相疊合的,所以就被認為有跟G7較勁的味道,
不過也在這段時間舉辦的峰會,不只是這個,5月9號到11號的,在印尼的「東協峰會」,也在5月19號辦的「阿拉伯峰會」,這個還是敘利亞阿塞德,在睽違12年之後第一次參加,要說世界上「不只G7」的意義,或者實質的影響力都比「中國中亞峰會」大得多,你要說它們都在跟G7「較勁」,也都行。
中國中亞峰會跟G7峰會的排場擺在一起,馬上我就看到一些比較,有人說中亞峰會「鋪張」、「俗艷」,特別現在中國經濟狀況不好,所以有些抱怨,也有有說G7峰會「寒酸」,這種「排場」或者「美感」的問題,大家有各自的看法啦,不過,我想要先來講講我看到中國這個排場的意義。
這一次峰會的地點是在西安,如果從它是距中亞最近的最大都市、「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這些位置來看,當然沒有什麼可以議論的,但是「西安」這一次的意義,不只是「西安」,中國刻意地讓它跟古代的「長安」疊合了起來,峰會的地點,選在「大唐芙蓉園」。
這是個什麼地方?它自古就是一座豪華的皇家林園,最早的時候,是在秦朝的「宜春苑」,是皇家禁苑「上林苑」的一部分,到了隋文帝的時候,在這個基礎上,建設了「芙蓉園」,唐玄宗李隆基的時候,大規模擴建,還從大明宮蓋了一個夾城直接通過去,「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正是大唐盛世,榮景的代表,我念這個長恨歌,在古代大概就要砍頭了,因為這後面跟著就是「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觸皇上的梅頭,大逆不道。
天可汗體系
跟「唐」連結起來,這個安排,有它特別的意義的。
有很多人提到了,是不是習近平要學唐太宗李世民做「天可汗」呢?其實這也就算了,更重要的,是李世民怎麼做上「天可汗」的呢?
貞觀四年,也就是西元630年,李靖平東突厥,擒頡利可汗,西域諸部尊李世民為「天可汗」,「天可汗」這個稱號,不只是一個尊稱而已,它代表著一個國際政治的體系,又被叫做「天可汗體系」,不只是李世民,在他之後,高宗、武則天、中宗、睿宗、玄宗、肅宗、代宗,一直到唐德宗李适,都接受過這個尊號,表示這個體系一直維持了一百多年。
其實,最早在接受「天可汗」尊號的時候,李世民是有些猶豫的,他問到「我為大唐天子,又下行可汗事乎?」,這邊所謂「下行」,當然是覺得當這些番邦的首領,是不是貶低了自己的地位?後來的運作,「天可汗」的意義,是以皇帝之號行可汗之事,是西、北各民族的共主。
除了傳統意義的「朝貢體制」之外,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個以唐為中心的同心圓結構,在最內圈,是唐的州、縣,外圈是所謂「羈縻制度」下的州、縣,原則上,首領是世襲的,也就是臣服於唐的部族的首領,再外圈,則是藩屬國,有自己的統治區域,他們的君主形勢上,要接受唐的冊封。
各成員國間的爭執,由天可汗派員仲裁、成員國受到攻擊,天可汗要給予援助,天可汗也可以調動各國軍隊組成聯軍,攻擊違反同盟利益的國家。
這個,其實不就是現代的「共同安全體系」嗎?
另一層意義,是我們剛剛說,「天可汗」是攻滅東突厥之後,李世民得到的稱號,後來,西元657年,李世民的兒子唐高宗李治的時候,蘇定方再滅西突厥,唐的勢力達到了巔峰,那「突厥」是些什麼人呢?就跟中亞國家的關係很大了。
泛突厥主義
現在從中國的新疆、中亞,到土耳其,大部分的民族都屬於「突厥語族」,他們跟古代突厥人的血緣關係可能還需要更多的論證,不過「突厥」這個詞,在現代,倒是產生了不一樣的意義,在19世紀,出現「泛斯拉夫主義」,俄羅斯沙皇要將中亞斯拉夫化、納入俄羅斯的統治,就引起了中亞諸民族的恐慌,於是這些突厥語族就產生了「泛突厥主義」,要與之對抗。
這些「泛突厥主義」民族中,最強大的國家就是土耳其,1920年代土耳其共和國建國的時候,他們的國父凱末爾的土耳其民族主義不包括中亞地區,加上中亞各國被蘇聯納入版圖,「泛突厥主義」也就沒落了下去,不過隨著蘇聯瓦解,中亞各國獨立,五國中最大的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還有2003年起,出任土耳其總理、總統的艾爾多安,重新提出「泛突厥主義」。
2009年「突厥語國家合作委員會」成立,到了2021年11月,直接把「突厥語」的那個「語」拿掉,更加實體化,成為「突厥國家組織」,土耳其和中亞五國中的哈薩克、吉爾吉斯、烏茲別克都加入,一個「突厥民族」的實體隱隱成形。
不過「突厥國家組織」理想很豐滿,但是現實很骨感,中亞各國雖然獨立了,但還是在俄羅斯的後院,舉個例子來說,去年,2022年的1月,在俄烏戰爭爆發之前,哈薩克爆發反政府示威,總統托卡耶夫就說,這是國際恐怖主義組織發動的,是顏色革命,它們跟俄羅斯在1992年簽了一個《集體安全條約》,俄羅斯那時候政準備入侵烏克蘭,但是後院起火,不能不救,於是快刀戰亂麻,很快地派兵平亂。
那個時候,這種事情還是得靠俄羅斯,不過,托卡耶夫的心早就不一樣了,俄羅斯前腳才幫過忙,後腳,2月入侵烏克蘭,他就拒絕了普丁派兵請求,聯合國投票譴責俄羅斯,哈薩克投的是棄權票,3月,剛剛發生過大規模群眾運動的哈薩克首都阿拉木圖,還出現反俄的反戰示威,被認為是哈薩克政府默許的。
後來,托卡耶夫越走越遠,開始推動「去俄羅斯化」,不但和土耳其加強關係,而且還直接打臉普丁,今年3月,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到中亞,哈薩克和烏茲別克訪問,還跟中亞五國召開部長級會議。俄羅斯的力氣全都放在西線戰場的時候,東邊中亞這裡,早就已經鬆動了。
所以我看到很多媒體在講這次「中國中亞峰會」的時候,在說中國趁著俄羅斯老大哥有難,到它後院挖牆腳,這當然是不錯,不過,對於普丁來說,恐怕被中國挖牆腳,已經不算是最糟糕的事情了。
中國向西爭霸
我們再回到「中國中亞峰會」,除了俄羅斯之外,現在中亞各國的另一個老大,就是土耳其艾爾多安,在2019年哈薩克納扎爾巴耶夫下台之後,他就儼然是「突厥主義」國家的共主,不過土耳其2月大地震,艾爾多安碰上主政20年來最大的危機,在5月14號第一輪總統大選跟基里達歐魯殺得難分難解,到現在都還無法分出勝負。
這對中國來說,中亞現在真的是「小孩不聽話」加上「家裡沒大人」了嘛。
在峰會裡面,一個比較具體的宣示,是這個「中吉烏鐵路」,全長523公里,其中有213公里在中國,260公里在吉爾吉斯,50公里在烏茲別克,早在1997年,三國就簽了備忘錄,不過到今天,已經26年,為什麼沒動?因為俄羅斯。
這條鐵一貫通,就打通了一個中國可以繞過俄羅斯,向西通往土耳其、歐洲、向南可以到達伊朗的通道,中國跟這些區域的聯繫加強,從這個取得重要的油、氣資源,也可以取代從海陸,經過形勢複雜的麻六甲海峽的海運交通。我們在之前的影片裡,談到過,在被迫「脫歐入亞」之後,俄羅斯「遠東聯邦區」的開發,面臨被中國主導的威脅,而在這裡,則是中國在這一條線上的聯繫加強,使得它面臨邊緣化的威脅。
比起遙遠苦寒的遠東區,這裡更接近俄羅斯的心臟地帶,對它的威脅更大,俄羅斯卡住「中吉烏鐵路」二十幾年,對吉爾吉斯和烏茲別克施壓,要求鐵路的軌距必須依照俄羅斯的1,520公釐寬軌,而非中國的1,435公釐標準軌,鐵路的軌距,也跟區域一體化有密切的關係,而這剛好也深深地卡在中俄關係的歷史傷痛裡。
1890年代,沙俄時代建設直穿中國東北,到達海參威的東清鐵路,就是採用和中國其他地方都不一樣的俄羅斯的寬軌,雖然從中國通過,但路權屬於俄羅斯,俄國還派出護路軍把守,日本的力量進入東北,1905年爆發日俄戰爭,戰勝俄國,簽訂《樸茨茅斯條約》,取得東清鐵路南段,改名南滿鐵路,再改成標準軌。我們可以看到,軌距這種東西,也代表著不同帝國力量長驅直入的路徑。
而同樣在俄烏戰爭的背景下,俄羅斯終於沒有辦法再檔中吉烏鐵路,也不得不放棄在軌距上的堅持,5月18號,中國中亞峰會的重頭戲,也就是中吉烏三國簽署備忘錄,專案可行性研究告一段落,下半年要開始動工了。
而中國中亞峰會,這些國家也跟習近平一起,宣示了反對恐怖主義和顏色革命的決心,這個又是衝著在「泛突厥主義」的觀點下,被認為是突厥民族的兄弟,東突厥斯坦,也就是中國的新疆維吾爾人,對於從土耳其以下的這些泛突厥國家,中國在新疆的所作所為,有的時候他們會表達憤怒,而更多的時候,則是敢怒不敢言,透過峰會,在習近平的面前,這些中亞國家,再一次做了交待。
中國中亞峰會,沒找普丁,也沒找艾爾多安,他們都很忙嘛。
從「大唐芙蓉園」連結到「天可汗」,很直接的,就是跟這些自認為「突厥人」的人「對話」。
「天可汗」是誰?不就是消滅東西突厥的那個天下共主嗎?「天可汗體系」是什麼?不就是中國要在中亞建構以中國為尊的集團化嗎?
在「人」和「地」的疊合,我看到的畫面,透過歷史場景重現,呈現出的霸權態度,已經不只是隱喻,它如此直白,毫不掩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