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歐碧薇、王子豪
台灣歷經三年疫情陰霾,五一國際勞動節遊行在2020年與2022年受疫情影響,改採定點式集會,今年(2023)「五一行動聯盟」重上街頭,著眼明年(2024)初的總統與立委大選,從凱達格大道到民進黨中央黨部前,喊出「執政不及格、勞工算總帳註釋」口號,並撕掉選票,強調勞工依據政策決定選票,也呼籲即將角逐總統大位者必須認真面對勞動政策與政見承諾。
五一 行動聯盟對於民進黨政府勞動政策的批評,有以下五點(參考):
1. 兩次工時修惡,導致過勞依舊:
在蔡英文總統第一次執政任內,民進黨背負著全國民眾改革的期待,卻執意接續馬英九政府末期的「砍七天假」政策,導致台灣的國定假日低於國際水準,也導致今年仍然持續的補班亂象;而倉促上路的一例一休配套,後來又在即將代表民進黨參選下屆總統的賴清德行政院長任內,成為與資方團體配合一搭一唱的藉口,大力推動「功德論」,將各項工時限制再次鬆綁,導致台灣年工時長年維持在全球前5名。
2. 低薪問題持續,貧富差距過大:
在勞工薪資部分,無論是蔡英文總統曾表示希望在任內達成基本工資三萬元,已經幾乎確定在任內無法實現,另外,曾是競選六大政見的訂定最低工資法,過去七年也只聞樓梯響。更嚴重的是,光是提高基本工資這一項措施,根本不足以帶動整體勞工加薪,台灣營業盈餘占GDP比例每年遞增,反觀受僱人員報酬GDP佔比2021年降至43.03%,顯示出台灣經濟成長果實,未能讓基層勞工共享。
3. 空喊年金改革,無法落實保障:
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未來可預見老人經濟安全問題將會是必須面對的課題,但是當現階段,勞退新制退休金與勞保年金的老年保障普遍低落時,全面執政七年的民進黨仍不願提出保障弱勢勞工的年金改革方案,而是單純的拖延處理。過去,勞工團體、婦女團體與社福團體都曾經呼籲設立「基礎年金」,但至今民進黨政府也未曾正面回應,這種情勢恐將繼續惡化改革契機。
4. 收割疫情成果,辜負基層貢獻:
從2020年初連續三年的新冠疫情,不但影響全球經濟,基層勞工無疑更是最大受害者,但蔡英文政府防疫和紓困政策不斷反覆,更未積極保障最弱勢勞工,擠牙膏式的紓困計畫在工會團體持續批判與抗爭才略有改善,此外針對肩負抗疫重任的一線醫療勞工,防疫津貼及相關補助一再拖延、打折,包括出國禁令及職災認定至今爭議未歇。2021年國內每家戶可支配所得差距倍數達十年新高,顯示國人貧富差距在疫情衝擊之下持續擴大,然而蔡政府卻持續收割防疫成果、無視基層實際處境,實在讓疫情期間受害的勞工無法接受。
5. 全台最大慣老闆,公部門依舊血汗:
作為全台最大雇主的政府卻是最大慣老闆,長年濫用警消人力卻不補足、疫情期間要求醫護警消人員配合國家防疫犧牲家庭,至今仍領不到防疫補助與補償,對全體軍公教調薪過程黑箱、技工工友薪俸額30年未調整、警消加班費限額領取、臺鐵公司化羞辱性調薪留才,一再顯現政府所謂「感謝第一線付出」是鱷魚的眼淚,靠著第一線的犧牲治國,實難讓人相信無法善待自己員工的政府,真的有善待勞工的決心。
今年復辦五一遊行,人數較疫情前的少,總領隊全國產業總工會理事長、遊行總領隊江健興遊行估計,大約有三、五千人參加,遊行前,演出行動劇,諷刺總統蔡英文等,聽不到勞工心聲,只會說「自己去跟老闆說」,完全執政、完全跳票。
台灣醫療工會聯合會也以俗稱「白熊裝」的全套防護裝演出行動劇,痛批政府總以「相忍為國」忽視基層醫護辛勞,對醫療產業的防疫補貼補償大幅跳票。工會指出,部分醫事人員包括醫檢師、呼吸治療師的防疫津貼承諾並未實現。
雲林縣產業總工會理事長、五一遊行總指揮林永澤說,民進黨八年執政沒有解決什麼問題,擔心下一個執政黨也不關心勞工,所以今天遊行要讓未來的執政黨知道勞工的心聲。
聯盟除了提出「公私一致國定假日19天」、「制定最低工資法、落實蔡英文基本工資3萬元」等工時、薪資問題外,五一行動聯盟也特別提及勞保基金缺口非世代矛盾,政府應負擔勞保最後支付責任,以及提高勞退新制提撥率、提高勞退舊制至少5個基數等訴求。
江健興說,軍公教、技工工友以及基本工資的調漲幅度,跟不上通膨速度,所以勞工要加薪、國定假日要恢復19天,且五一勞動節放假應全國一致,蔡英文的競選承諾《最低工資法》也應在任期內完成。
江健興也指出,台灣工時排名世界前五,年輕人高工時低工資問題導致不敢生小孩,導致少子化問題加劇,將成為國安問題,台灣要拒絕成為過勞之島,降低工時、薪資提高,老年人也要尊嚴,勞退新制提撥率現行6%應該要提高;此外,也應檢討現行非典型勞動保障,包括保險業務員、外送員及派遣勞工等非典勞工權益,以及降低護病比,立法建立合理「三班護病比」,終結醫護血汗職場亂象。
勞動部以新聞稿回應,強調蔡政府連續七年調漲基本工資、2021年全時工作者每週經常性工時較、日韓短,長工時已有改善註釋、勞保國家已撥補1,470億元,明年規劃將擴大到1,000億,而保險業務員、外送員及派遣勞工…等非典型勞動,都以行政指引及增訂於《勞基法》方式規範。民進黨也召開記者會,除了重述勞動部的各回應外,發言人張志豪強調,民進黨政一定會負起勞保的最後給付責任參考。
一般跨國勞動者工時比較,多使用「就業者平均每年工時」這組數據,而勞動部新聞稿中,則使用了「全時就業者主要工作每週經常工時」作為台灣勞動者工時有所改善的的證據;但若從歷年這組數據(表右方為「就業者平均年工時」作為參照)來看:
全時就業者主要工作每週經常工時 | 就業者平均每年工時 | |||||
年份 | 台灣 | 韓國 | 日本 | 台灣 | 韓國 | 日本 |
2016 | 43.3 | 46.9 | 44.8 | 2,035 | 2,068 | 1,714 |
2017 | 42.3 | 46.8 | 45.1 | 2,035 | 2,014 | 1,709 |
2018 | 42.2 | 45.7 | 44.3 | 2,033 | 1,993 | 1,680 |
2019 | 42.2 | 45.3 | 44.0 | 2,027 | 1,967 | 1,644 |
2020 | 41.8 | 44.4 | 42.5 | 2,021 | 1,908 | 1,598 |
2021 | 41.6 | 43.9 | 42.5 | 2,000 | 1,915 | 1,607 |
數據來源:勞動部〈國際勞動統計〉表6-1、6-2
台灣勞動者「每週經常工時」歷年皆低於日、韓,與「平均年工時」的數據有相當落差,先不論為何有這種現象,起碼「2021年全時工作者每週經常性工時較、日韓短」,是無法說明「長工時已有改善」這種現象的。
根據動部勞動統計網的解釋,是「指一般有工作狀況或與雇主約定之正常上班時數,包含經常性加班;依其工作時間長短,分為全時就業者及部分工時就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