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歐碧薇
因應去年(2022)超徵稅收3,800億,行政院提出《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別條例》草案,預計將其中1,000億挹注勞健保及台電,其中規畫勞保撥補300億;2/14,民眾黨立法委員賴香伶召開記者會,向曾擔任2016年總統府年金改革委員會召集人的現任閣揆陳建仁喊話,認為他應該負起責任、沒有迴避的空間。
所謂「勞保破產」這個說法,存在著哪些誇飾和錯誤,該如何思考這個問題?請參考「跨界視角」影片:〈難以共同面對未來:退休金制度改革的失落〉
根據勞保局最近註釋(2021年)的精算報告內容,勞保基金將在五年內見底註釋,若再將去年虧損計入,勞保財務危機將更早發生。行政院預計撥補的300億,加上去年8月通過的總預算450億,加起來今年一共撥補750億註釋。
〈勞工保險條例施行細則〉第26條之1,規定勞保普通事故保險,至少每三年精算一次,最近一次精算報告為2021年12月,以2020年12月31號為基準日製作。
勞保的收支,在2017年首度出現赤字,所謂「勞保基金見底」,指的是年底勞保基金餘額轉為負數;2021年勞保局精算報告計算(p.48),這個狀況將在2028年底發生;所以產生「五年內見底」這種說法。
2020年,政府撥補勞保200億;2021年撥補220億;2022年撥補300億。
台北市產業總工會理事長邱奕淦也指出,未來每年約有17萬人新加入請領勞保年金的行列,在少子高齡化的社會現況下,付的人更少,領的人更多,因此第一步應該要先召開年金改革委員會,但緩不濟急,支持勞保年金應該要常態性的撥補,1,000億中應該要撥補至少一半甚至更多。
賴香伶指出,去年勞保收支相抵後為負811億元,今年(2023)撥補750億仍遠遠不足,到年底會差大概882億、2024年會差到1,303億,賴香伶認為,每一年若有超支稅額,應讓撥補社會保險成為慣例,給予一定比例的止血,不過,他認為,「止血不能不靠撥補,但不能只靠撥補」。
他說,陳建仁身為2016年年金改革召集人,對勞保議題知之甚詳,絕對不會像前行政院長蘇貞昌只會講「政府沒倒、勞保就不會倒」,因此陳建仁在勞保財務永續的這個議題上沒有迴避的空間,賴香伶呼籲總統蔡英文盡快召開國是會議,行政院也應提出《勞工保險條例》修正草案送入立法院,讓改革在這個會期啟動。
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林佳和表示,勞保一直都是台灣社會最重要的保險,他分析現在的勞保制度「過度多元又單一」,「多元」是指目前制度有《勞基法》的勞退舊制、又有《勞工退休金條例》的勞退新制、又有勞保年金、國民年金。
林佳和說,今天在討論勞保基金幾年後見底,但勞退新制目前累積3兆1,458億,平均每月進帳400億到1,200億元,這筆錢就放著影響內需市場,等著30、40年後貨幣貶值大家再領回去,面對現在的問題,是不是多元的要盡量趨近、整併?
而「單一」是指,保費跟給付過度單一化,未兼顧不同人的需求,例如越低薪者,退休金越低到無法維持,而越高薪者,有強大的儲蓄能力,同時又在勞保上暫有很大的份量。
所以林佳和認為,也許考慮可以倒過來想,讓勞保制度「單一又多元」,讓不同的體制盡量單純、單一,例如要不要把勞退新制每個月可能超過上千億收入的基金,整併到勞保年金使其單一化,多元則是要考慮到不同世代、不同需求者。
例如在早年就發生意外、碰到職災的工作者,需要長期職災、勞保承接,讓低薪者有最低年金的保障,而較高薪者,在勞保年金的衝擊下比較能承擔較大減少程度的負面影響,讓不同需求者在年金設計上,有一些不一樣的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