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歐碧薇
今(10/27)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召開記者會,公布拜訪六都市長候選人回應〈2022民間版社會住宅政策白皮書〉中,從興辦面、營運面、持續面三大方向提出五大訴求的結果,住盟指出,五大訴求中,在「以收入制定可負擔租金」以及「入住機制從抽籤制改為輪候制」,這兩項訴求較多候選人抱持保留態度。住盟強調選前承諾只是開始,選後將對六都首長持續監督。
20220819〈社會住宅的困境、可能與不能〉
住盟發言人彭揚凱指出,各候選人在興辦面一致認同要繼續蓋,多數喊出要蓋得比目標多,「都市開發利得應回饋社會住宅」的訴求方向也多獲正面回應;而中央、地方同時蓋,造成社會住宅在未來管理規範不同,而出現「一市兩制」的問題,候選人也都意識到這是個問題,也進一步提出將中央社宅納入地方管理。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高專林灯偉表示,社會住宅的建築物蓋好後,未來將面臨長期的營運管理的挑戰,住盟關心民眾是否能住得起的問題,因此提出「以收入設算可負擔租金」的訴求,也是國際認同的基本原則,目前台北市、桃園市的社會住宅都已經有實際收入制定分級租金,所以技術上是可行的,也有實例。
針對訴求,採保留態度的候選人表示,尚需考量地方財政、對收入的定義、或原則以「成本租金」出租,再用折扣或弱勢增補貼方式等。彭揚凱說明,候選人回應顯示一直以來對社會住宅的爭論,也就是社會住宅的核心觀念是具有社會福利性質,從來就不是用財務自償的角度。而目前中央的規劃也承諾,社宅的租金收入與興建成本的中間差額,會給予補貼,因此認為地方政府要先往這個方向,再來跟中央談。
入住機制目前是以抽籤制方式進行,採「輪候制」是住盟今年度提出的新訴求,參考國外主流作法,一來是可讓弱勢戶優先、排隊入住,不需憑運氣,二來是可以明確知道有多少需求量,讓地方政府有政治壓力,彭揚凱表示,從法規來看,母法《住宅法》中沒有對社會住宅入住方式進行規範,因此授權給地方政府,以行政命令方式制定規則,若改採輪候制,只須修改行政命令就好。
有候選人表示疑慮,認為輪候制會有排序上的爭議,尚需審慎評估,抽籤制的公平性不見得比較差,彭揚凱說,技術問題一定有,但不能用技術推翻原則。
- 完整候選人評比、回應,參考住盟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