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孫窮理
這張圖片,出於2017年〈樂生園區整體發展計畫〉,黃色區域的房舍,大致是未來可以供給院民「居住安養」,同時也被規劃為未來園區「營會住宿體驗場所」的區域。
在〈整體發展計畫裡〉,這些「營會住宿體驗場所」,希望每週能有80人前往住宿,若以每人費用3,500元、早期使用率50%,逐漸增加至70%計算,每年的收入,大概是7百到1千萬之間,除此之外,另外兩大塊的收入,是園區內的「門票」及「餐飲及紀念品」收入,園區營運一段時間後,也希望能有每年千萬規模的收入。
如果考慮到對「門票」和「餐飲及紀念品」收入帶動的效果來說,則「住宿」可能為未來樂生園區運營的核心。也就是說,如果以「營利」這個目的來說,儘快地把現在這些房舍給「淨空」,就會是一個合理的考量,而「居住安養」和「住宿營利」兩者間的矛盾,也處處體現在樂生院修繕的每一個細節裡。
譬如,我們曾經報導過的東高雄舍的裝飾燈、戶外沒有院民代步車充電的插座設計,或者大廚房和福利社週邊,不適合(甚至禁止)院民代步車通行的地磚鋪面等…這些或許是去協調一下就可以改善的「小事」,不過,我們看到的,卻是這些「小事」,都只是「趨利」規劃下,「誰住樂生」想像的冰山一角。
此時,「居住安養」的目的,就只存在紙面上了;除了園區軟硬體的規劃外,更嚴重的,是想盡辦法讓現在還居住在舊院區的院民遷離,以盡可能地使可以營利的住宿空間最大化,讓人擔心的是,少數不願意遷離的院民,未來得天天對一批批的住客,生活空間與這些外來的消費者混雜,很難想像,這將會是一種怎樣的霸凌?
- 關於〈樂生園區整體發展計畫〉,請參閱條目:〈樂生園區規劃:「安養」vs.「獲利」的最終之戰〉
http://www.eventsinfocus.org/sites/default/files/styles/medium/public/2022-03/51911052628_788197c7f6_b.jpg?itok=wt1eLx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