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在2012年7月25號開放萊克多巴胺牛肉進口,對於市場造成的影響是什麼?
首先,進口牛肉在數量上大幅增加,疫情前的2019年,台灣進口牛肉,來到133,832公噸的歷史高峰,較2012年的82,636公噸,增加大約6成,事實上,台灣牛肉進口數量,大概從2008年之後,就呈現一個快速增加的趨勢,含萊劑牛肉的開放,更加大了增加的幅度;2019年的進口量,已經較20年前的1999年翻了大約一倍。
而更重要的,應該是各進口國在台灣市場的佔有率,在2014年之前,澳洲牛肉一直是台灣進口牛肉第一位,進口量大約一半左右,剩下的市場,由美國和紐西蘭競爭,在擺脫了狂牛症的陰影後,美國開始領先紐西蘭,而2012年萊劑的開放,更促使美國超越澳洲,拿下進口量的第一位。
萊劑開放後,美國牛肉從2013年的33,124公噸,增加到2019年的64,377公噸,而在2014年之前,台灣進口牛肉從未超過10萬公噸,2019年的13萬多公噸,增加的這些數量,可以說都來自美國牛肉。
此外,2016年之後,逐漸突破美、澳、紐三個來源國的格局,以進口牛肉作為外交策略,自巴拉圭、尼加拉瓜進口大量牛肉,其中巴拉圭更是年年以翻倍的數量成長,(2016年之後為3,551公噸、6,918公噸、6,703公噸、14,171公噸、 24,163公噸),到2020年,超越澳洲( 19,410公噸),居進口量的第二位,這也是澳洲首次在繼進口量失去第一位之後,在失去第二位的地位。
以上的數據大概可以看出,開放萊劑之後,美國牛肉展現在成本競爭上的優勢,以及外交政策對於進口牛肉的影響,另外,就是進口牛肉總量的攀升,也顯示出台灣肉類消費習慣的變化,至於美國牛肉含萊劑的情形,由於沒有標示,因此無法進一步了解。
- 條目》(數據)〈歷年進口牛肉美澳紐比較〉
http://www.eventsinfocus.org/sites/default/files/styles/medium/public/2021-12/20211215002.jpeg?itok=5bt7wb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