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窮理,圖:1988/3/1台電利用在澳底國小舉辦「合理用電說明會」假造民意,引起貢寮鄉民憤怒,為自救會成立的重要直接因素(照片提供:吳文通)
早年國民黨經常會刻意在一個地方,培養兩股以上的政治勢力,讓他們相互鬥爭,維持平衡,以加強其對地方的控制,從而形成各地的派系政治,而此種統治技術,也成為黨外/民進黨政治挑戰的機會。
1988年3月6號,「鹽寮反核自救會」成立的當下,貢寮鄉由「新派」取得政治主導權,而以民進黨,以及由新潮流主導的台灣環境保護聯盟(1987/11成立),將反核的思想帶入貢寮,很自然地,就與在政治上失勢的「舊派」結合。
不過,緊鄰貢寮鄉海線最大聚落與政治中心澳底的核四廠,對於居民造成的威脅恐懼實在太大,自救會一開始就超越派系,為了考慮派系的合作,自救會推出「新派」的連大慶擔任會長,並且制定了「一年一任、連任一次」的短任期,以確保對會長權力的制衡。
而1990年,仍由深具影響力的「新派」江春和擔任會長,期間發生1991年11月3號的衝撞保警致死事件,在當時郝柏村內閣高壓壓制社會運動的氣氛下,自救會成員紛紛走避、躲藏兩個月,仍然挺過壓力。
在連大慶、江春和連續四年擔任會長下,形成「自救會內沒有派系、選舉時各擁其主」的現象,這是形成鄉內大團結,一致對外的重要關鍵。
1992年核四預算解凍,核四工程再度展開,1993年鄉長選舉,「舊派」無人能挑戰由國民黨推出的「新派」趙國棟,於是支持環盟前秘書長,民進黨籍的廖彬良遷籍參選,雖然最後(1994/1/29)以3,579票對3,961票落選,但成功逼使趙國棟堅定反核態度,並於1994/5/22,舉行「核四廠興建住民投票」,以58.3%的投票率,96.13%的反對票,表達貢寮鄉民的意願。
在歷史裡,大型的開發案,開發單位經常以各種方式假造民意,例如,在貢寮當地,1988年3月1號,台電「合理用電說明會」,會中完全沒有提到核四議題,只以現場舉行抽獎、摸彩,誘騙鄉民參與,第二天再在媒體上報導鄉民支持核四興建,這是讓鄉民憤怒、組織自救會的重要動機,而「住民投票」則是最有力的反制。
自救會早期的歷史,也就是1980年代晚期開始,台灣一連串環境公害抗爭的縮影,在地抗爭,能夠做到跨派系結盟,挑戰政權的分化,因而形成政治上的力量,這是運動成功的地方,而黨外/民進黨也藉此機會,順利收割這些政治的力量,成為其茁壯的養分。
但是對於貢寮人來說,「選上代表、議員、立委、縣長…」就可以反核四成功的政治號召,讓自救會無役不與地投入選舉,一直到2000年總統大選,「反核總統」陳水扁當選,卻也未能透過政治上的勝利,實現停建核四的願望,2001/2/14核四復工,在失望的氣氛下,自救會老成凋謝,無以為繼,加上台電工程回饋金、工程發包的運作下,力量遭到瓦解,2001年到2011年,長達10年的時間,難以改選,由年輕時遷居貢寮的「外地人」吳文通擔任會長,支撐自救會的運作,在地抗爭陷入困境。
- 〈反核四運動大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