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窮理,圖:孫窮理(2003/6/20,核四一號機登岸前,貢寮鄉民請出仁和宮媽祖,到重件碼頭檢視機組的安全性)
12月18號,如果「核四重啟」公投不通過,可能為持續四十餘年的核四爭議歷史劃上句號;而以目前核四廠的狀況看,短時間內也難以復工,更不用說是商轉,則核四爭議勢必還將持續。
我們搜尋網路上的資料,發現這一場極為重要的台灣社會運動,缺乏一完整的歷史紀錄,因此在公投前,我們著手了這一個整理的工作:
- 〈反核四運動大事記〉
在歷史上,核四工程經過三次停工和兩次復工:
- 1985/5/2,行政院長俞國華宣佈暫緩,1986/7預算凍結(總統蔣經國)。
- 1992/6/3,(行政院長蕭萬長)預算解凍,重啟工程(總統李登輝)。
- 2000/10/27,行政院長張俊雄宣佈停建(總統陳水扁)。
- 2001/2/13,行政院長張俊雄宣佈復建(總統陳水扁)。
- 2014/4/28,行政院長江宜樺宣佈封存(總統馬英九)。
而「反核四」運動,也就是架接在這些停工和復工中間,不斷起伏跌宕的歷史,我們將時間,拉長到四十年以上,可以看到,大致從1979年美國三哩島事故起,到1985年間,戒嚴環境下,強大的輿論力量,促成核四第一次停工,此時,反核四運動有了一個不一樣的長相。
一般認為,「民進黨/黨外」為代表的政治反對運動,是反核四運動重要的驅動力,但,這場運動的格局絕不只於此,在美麗島事件(1979/12/10)後,反核四的聲浪,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力重要的聚合點,反過來說,是反核四運動驅動著政治上的反對運動,實不為過。
而在這個整理裡,我們將解嚴之後,1988/3/6,鹽寮反核自救會成立,視作反核從「輿論」走向行動的開端,也以在地的抗爭,作為運動的主體,從早期與民進黨的合作,到九零年代,對於民進黨來說,反核四運動逐漸「盲腸化」,終至2000年取得政權後,粗暴的廢核動作,導致核四議題的高度政治化,以及經歷111天之後的復建。
在這個階段,也在林義雄等政治人物的政治計算下,產生出對反核四運動來說,如同附體邪靈一般的「核四公投」主張,使得反核四運動陷入一個始終與「公投」捆綁的命運,直到今天。而民進黨,這個早已與運動同床異夢的「豬隊友」,一直到2011/3/11福島核災後,仍然一面滿口要「尋求社會共識(蔡英文)」,一面意圖拿回運動的詮釋權,直到2013年,反核的社會力量再起。
2016/5/20,民進黨再次執政後,核四議題成為國民黨遭弄的政治工具,利用由「核能流言終結者」等民間團體發動的擁核運動,以及「以核養綠」、「核四重啟」兩次公投,進行政治鬥爭。此時反核四運動不得不再被動地因應「公投」,最終仍難以擺脫於政治鬥爭中,淪為工具的命運。
在這段糾結的歷史裡,切開運動與政治的沾粘,我們希望在公投前,開始這一個重大而精密的手術。
- 〈反核四運動大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