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王子豪
藻礁公投將在今年(2021)12月18日舉行,經濟部三接「外推方案」環差,10月12號也在環保署展開審查書件簡報。
中油表示,三接將以鏤空的「棧橋」連接陸地與離岸港區,維持沿岸水流暢通。不過與開放的海域相比,空間仍較狹小,預期將加速沿岸海流,減少淤積量,中油表示,海水濁度降低,將有利於珊瑚等刺細胞動物。
不過,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回應,珊瑚與藻礁有競爭關係,有利珊瑚、就表示會影響藻礁發育。環境法律人協會理事長張譽尹則表示,中油報告說,工業港亞潮帶泥沙底質底棲的生物,會慢慢變成珊瑚礁魚類,造成生態系替換,產生重大環境影響。
大潭沿岸由北到南分為G1、G2、G3三區(參見下圖),中油規劃在最北邊G1區興建棧橋,環委張學文說,最南邊的G3區,因為南北分別已被台電大潭電廠的取、排水口突堤包圍,現況幾乎已泥沙完全淤積;若將填區、棧橋往南移,較無生態環境影響的疑慮。
中油天然氣事業部執行長李皇章回應,依儲槽現在的位置、去更改港區,LNG船的作業不可行,且管線要經過G1、G2區,仍有破壞生態疑慮。若將儲槽移到G3區?李皇章說「對中油來講是個不錯的方案,不過在生態上不會被接受」,他說G3區「淤沙有淤沙的生態」、「淤沙下面是藻礁」、「他的海域也是有藻礁」。
不過李皇章說明G3區不適合的理由,卻似乎與藻礁聯盟再三強調,三接外推方案仍會破壞G1、G2區生態的說詞雷同。經濟部次長曾文生立即接話,表示沙源由北邊來,若有漂砂淤積、也會比較多在北邊(G1、G2),現在的配置方案,中油比較有條件在港區內(G1、G2)抽沙清淤。
三接方案演變的歷程(圖片來源:2021/10/12中油公司簡報)。
外推方案概要(圖片來源:2021/10/12中油公司簡報)。
張譽尹以中油在台中港的天然氣接收站為例,原本設定 LNG 船進港的條件是風速不能超過每秒12公尺、波高低於1.5公尺;以此標準,三接外推在冬季初春,有30%到55%的風速超標、20%到70%的波高超標。不過台中接收站的作業規定已經在2019年7月上修,李皇章回應,操航模擬的標準一直都是風速每秒15公尺、浪高2.5公尺,台中港只是一開始要和港灣互相熟悉,再一步一步提升。
台大海洋研究所榮譽教授范光龍說,中油只模擬了從北邊來、和從西邊來的風浪;但他擔心的是,若有比較強的的南風、由南往北灌入,可能在港區內形成共振,導致港內浪比港外還大。他認為,全球暖化後,會有很多長浪從南邊來,造成pitching(船隻像遊樂設施海盜船般前後擺盪的角度)超過15度,這是他會要求需要停止作業的情況。
在生態現況調查部分,海委會海洋保育署代表指出,中油報告中對殼狀珊瑚藻覆蓋率「跟我們(海保署)自己掌握的數據不太一樣」、「結論怪怪的」。雖然中油解釋,可能是取樣深度分界不同,但海保署代表會後表示,中油的回應並沒有解決疑問,會再請中油補件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