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王子豪
9月8日下午,民眾黨立委蔡碧如、國民黨立委林為洲、陳玉珍聯合舉辦大潭藻礁的現勘,查看藻礁聯盟近日提出、發現大量礁體碎片與污泥的情況。一路上,藻礁聯盟發起人潘忠政,與中油的副總經理、處長等人,止不住的唇槍舌戰,互不客氣。海保署署長黃向文表示,近期會啟動調查,承諾會在12月18日的公投前提出結果。
三接計畫範圍內的海岸,由北而南分為G1、G2、G3三區。中油的計畫,只會在G1區施工,但聯盟近日在大潭藻礁G2區,發現異常多的藻礁碎片與污泥,認為是中油的工程導致。中油則認為,施工並未影響G2區,如果污泥量有變多,應該是颱風與暴雨帶出河川底泥所致。
潘忠政說,自從中油2019年開始G1區的棧橋工程後,聯盟就持續發現海灘出現藻礁礁體的碎塊;2020年中,開始施放大型沉箱後,出現更多碎塊,質疑中油的工程直接破壞了大量的藻礁。
此外,聯盟也認為污泥量異常增加。潘忠政解釋,藻礁礁體有很多孔洞,這是很多動物會利用、形成豐富生態的原因。污泥除了會塞住這些孔洞外,同時也可能覆蓋住珊瑚,造成珊瑚死亡,其中還包括一級保育類動物柴山多杯孔珊瑚。他認為,這些污泥與中油填實沉箱的材料有關,並在運輸、施工等階段發生洩漏。
中油發言人張瑞宗表示,填實沉箱的材料是沙與級配料,並不會產生現在在海岸看到的「泥」狀物,他說,大潭海岸原本就有「沙來、沙往」的自然現象,並認為,如果有偏高的泥沙,也是前一陣子的煙花、盧碧颱風,以及暴雨,帶出河川的,應會在一段時間後被洋流帶走。可能是前兩年沒什麼颱風,民團才會覺得今年泥沙量特別多。
雙方的「理想」因應策施,徹底相反。潘忠政認為,中油最好可以現在就暫停施工,靜待調查;張瑞宗則認為,或許等明年(2022)2月、冬季過後,可以有更多的判斷,如果泥沙被季風海流帶走,就表示現在看到的情況,就只是沙來沙往的過程;如果屆時還有泥沙淤積覆蓋,就真的有點異常,中油也會科學性的來研究探討成因。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護署署長黃向文表示,將與桃園市政府共同進行專案調查污泥產生的原因,預計3個月內有結果。但立委質疑,3個月後就要公投了,屆時看民意就好了,調查還有什麼意義?黃向文回應「2個月內,我們盡量趕趕看」。
張瑞宗表示,會尊重政府機關的決定。潘忠政則直言,其實對海保署根本沒期待。潘忠政說,例如去年3月28日中油工作船擱淺事件,聯盟認為有騷擾保育類動物致死的情況而告發,但檢察官最後以海保署提供的資料,作出不起訴處分。潘忠政說,擱淺的工作船刮除了5,800平方公尺的藻礁、深度達50公分,海保署卻說難認有造成柴山多杯珊瑚死亡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