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窮理
今天(8/18),美麗華罷工正式踏入第100天,自從8月5號,打破2008年新竹新豐寶順製罐罷工86天,成為台灣史上非關廠罷工最長的紀錄後,美麗華工會每一天都在創造新的紀錄。
不過,最近紀錄繼續挺進,還是靠資方幫忙,原本在8月12號,勞資雙方就「部份撤告」及「全員復職」等條件本來已經談好,約定15號簽約,不過資方提出了要求工會撤回民事違約金賠償的訴求,導致簽約破局,罷工繼續。
這件事得從美麗華工會的成立與第一次罷工談起,2016年,美麗華資方將場務人員用「臨時工」方式簽約,要規避《勞基法》的保障,經過訴訟,得以轉正,之後,這些場務人員展開組織工會的動作。
對資方而言,工會像是一顆石頭,2018年1月,就在工會提出「年終獎金」的要求之後,資方動手解僱十幾名工會成員,激起了持續12天,284小時的罷工,最後,除了工會成員在裁決後復職,更重要的,是資方簽下了「反外包」條款:場務工作外包前,要與工會協商,否則將賠給工會違約金。
從爭取正職身份,到反外包,「反對非典型勞動」是工會的主旋律,而去年(2020)當資方為與工會協商,就因應比賽需求,進用外包人力時(也被裁定為「不當勞動行為」),工會於是依團體協約提起違約金賠償訴訟。
這是否為資方再次向工會動手的導火線無法得知,不過,今年(2021)4月,資方卻突發奇想地想用切割公司、引用《企業併購法》,意圖解僱工會幹部,終於導致5月11號起,工會展開第二次罷工,一直到今天滿100天。
這一次罷工,撐過 COVID-19 疫情「三級警戒」,展現出這個成立還不到五年,年輕工會的軔性。從美麗華工會的身上,可以看到,即便在幾次有利裁決的保護下,工會的抗爭仍然是維護權益的基礎,而在看到這一場破紀錄的百日罷工之際,我們也應該從其中看到美麗華,乃至更多工人「反對非典型勞動」的行動。
請參閱條目:〈美麗華球場勞資爭議大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