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家瑋、孫窮理,圖:美軍C17運輸機抵達松山機場上空(讀者提供)。
6月6號,是二戰盟軍諾曼第登陸77週年「D-Day」的這一天,上午7點19分,美軍 C17 運輸機在松山機場緩緩降落,這是台美斷交後,美國軍機第一次造訪台灣,三名美國參議員,譚美、蘇利文及昆斯釋出將透過 COVAX 平台捐贈的首批2千5百萬劑疫苗中,將有75萬劑提供台灣使用的消息。
這是繼日本提供的124萬劑 AZ 疫苗抵台後,台灣政府再一次地宣稱在外交和防疫上的勝利,與日本一樣,美國參議員用「感謝台灣」的修辭,大動作地上演一場台、美、日友好的大秀,在美國的印太戰略前線的台灣,藉著友好的疫苗,展現出異樣的光彩。
COVAX,全名「COVID-19 Vaccines Global Access」,是世界衛生組織(WHO)推動的「全球共享疫苗計畫」,其目的為避免 COVID-19 疫苗淪為富國的禁臠,能夠更公平地被分配到窮國,因此以「致力於公平地獲取 COVID-19 疫苗」為其工作的宗旨,與全球各國、NGO組織與藥廠合作,搭建的平台。
WHO 意識到了全球經濟上的不平等,對於窮國防疫上的威脅,不過在地緣政治、軍事上的對抗,卻是它更難處理的問題,事實上,席捲全球的疫情,從一開始,就是一場博弈。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2020)五月在世界衛生大會演說(WHA)時,表示中國疫苗是世界公共財(參考),透過「中國國藥」與「科興」這兩家廠商出的疫苗,發展「疫苗外交」。
中國疫苗並非都免費,部分國家是貸款或直接購買,此外,也提供數萬劑「試用品」,剩下則須自行購買(參考)。中國更藉此機會拓展他們在拉丁美洲的勢力,五月初數據顯示,當地1.4億劑疫苗一半以上來自中國(參考)。
而疫情初期,一些曾批評中國的非洲領導人已改變態度,如尼日總統穆罕默杜·布哈里(Muhammadu Buhari)最近宣布,他對尼日與中國的關係取得的進展「感到滿意」(參考)。
習近平曾表示,將對發展中國家的醫療援助與「健康絲綢之路」,他們透過疫苗外交鞏固跟一帶一路國家的關係,根據四月份《全球健康》的報告,在中國承諾提供疫苗的56個國家中,大部分國家都參加「一帶一路」(參考)。
至於美國,川普時期政策為「美國優先」,透過「疫苗神速行動(Operation Warp Speed)」加速開發,並透過《國防生產法》,限制疫苗原料、在美生產疫苗出口(參考),根據倫敦研究公司 Airfinity 的數據,截至5月中,美國已經生產了超過3.33億劑疫苗,而出口量僅為300萬劑左右。中國則已向海外出口了2.52億劑疫苗,佔其總產量的42%(參考)。
拜登擔任總統後延續川普政策(參考)。但隨著美國疫苗施打率變高,拜登在五月態度有了轉變,先是支持藥廠放棄疫苗專利,之後拜登5月17日宣佈,美國將在六個星期內,向國外供應8千萬劑疫苗(參考),第一批2千5百萬中,75萬劑也將透過 COVAX 平台來到台灣。
說來有些諷刺,WHO 打造的「公平獲取疫苗平台」仍難避免成為大國博弈的工具,疫情之下,疫苗就是武器、就是籌碼,當 C17 驚鴻來去,台灣舉國歡騰之際,後川普時代的疫苗戰爭也正式進入新一輪的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