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王子豪
抽蓄式電廠與其說是「發電」設備,還不如說是「儲電」設備。它的運作原理,是在需要電力的時候,由「上池」向「下池」放水,把位能轉換為電能;而在電力供應充裕的時候,再用電把「下池」的水,抽往「上池」,也就是把「電能」再轉成「位能」。
目前台灣有四十多座水力發電廠,不過只有大觀二廠與明潭電廠,屬於「抽蓄式」水力發電廠,在白天用電量需求大的時候,可以讓水從地勢高的日月潭水庫(上池),流落至地勢低的明湖水庫與明潭水庫(下池),分別讓大觀二廠與明潭電廠發電;而在夜間等用電需求小的時候,再用電力把明湖、明潭水庫的水抽回日月潭。
大觀二廠與明潭電廠共有10部機組,總裝置容量2.6GW,裝置容量佔了全台水力機組裝置容量(4.6GW)一半以上。但它們的重要性不只是裝置容量大,也不只是「儲電」的功能,更因為機組極快的起停升降能力、與能發電能抽蓄的可操控特性,成為台電在電力穩定供應上非常重要的工具。主要功能包括支撐尖峰負載用電、有其它大型機組跳脫時的救援;以及例如光電的發電能力,會在下午時迅速衰退,也需要靠著可控可調度的電源立即補上發電的落差。
日月潭水庫每天放水發電與抽水回蓄的操作,大概會造成水位2公尺的變動。若要讓大觀二廠與明潭電廠的10部機組滿載6小時,大約需要讓水位維持在海拔732公尺以上的。據報載,日月潭水庫的水位本週初已降到736公尺左右,危及抽蓄發電的運作;而經過三天的降雨,台電表示,未來幾天潭區水位應能「緩降」,盼下月初梅雨帶來明顯雨量,讓水位止跌回穩。
http://www.eventsinfocus.org/sites/default/files/styles/medium/public/2021-05/180346347_1833344870175797_2457049749948346415_n.jpg?itok=H_LVacCu